这边两家心领神会,就等着先把八字对一对,然后再纳采、问名。
在盛京城,议亲虽然说都要经过这几步,但是合八字向来是先送去寺庙,先找德高望重的僧人合一合,以免到时问名出现错漏,弄得两家都不好看。
而且只要塞的银子多,基本上都是八字相合。
这个不用担心。
这边用过饭,一群人的心总算落在了地上。
黄夫人在回去的路上瞋了眼女儿,说道,“这回你可满意了?”
黄芷心抱着黄夫人的胳膊,笑着说道:“女儿的婚事是由母亲做主的,母亲能满意,女儿自然就满意了。”
黄夫人说道:“我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我只盼着你以后,能顺顺遂遂,平安到老。我和你父亲没什么大心愿,你兄长姐姐们都出嫁了,我呀,单就发愁你。”
黄芷心道:“母亲,放心好了,燕三公子以后会对我好的,你看明荞妹妹和燕国公夫人,都是极好相处的人。母亲你就放心吧,女儿肯定会过得很好的。”
黄夫人看着女儿,轻轻叹了口气,道:“嗯。”
而另一边,沈氏忙活了这些日子,总算有消停的时候了。
燕明泽这些日子表现得极其孝顺,但沈氏有儿子有女儿,也用不着他表现,只道:“你好好用功读书,争取光耀门楣。”
燕明泽盼着早日离开书院,这些天,他在书院过得并不如意,全是因为沈元景。是人都知道,捏柿子要挑软的,他现在拿沈元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总算,黄家的事跟他料想的一样,也不是什么事都没有进展,黄启很关照他。
沈氏挥挥手让他退下,等屋里静了,她按了按眉心。
这些日子她想了想分家的事儿,黄芷心如今才十四岁,黄王夫人想多留她两年,成婚差不多要等到后年春日。
而明年秋日,燕国公就守孝回来,不能他一回来就立刻分家,最多再等半年,无论如何都要把家分了。
就算燕国公不愿意,沈氏也会请老夫人做主,把分家的事儿尽快给定下来。
那会儿,明荞还未过十五岁的生辰,也不知道亲事定没定。
她的女儿,最是贴心,真嫁人了,沈氏还舍不得呢。
燕明泽的婚事没有燕明荞插手的地方,她去不过是陪黄家小娘子说说话,然后去留香楼跟着吃顿饭而已。
亲事没定下来,燕明荞也不会喊黄芷心嫂子。
再加上她本来和燕明泽关系就不怎么样,以前和黄芷心也说不上亲近,自然不会像对大嫂那般。
倒是黄芷心,总会挽她的手跟她说话,俨然是把她当成小姑子了,弄得燕明荞还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也能看出来,黄家那边是真的很满意,既然满意,那就皆大欢喜了。
进了五月份,月初的时候下了一场雨,雨势很大,一扫前几日的炎热。
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燕国公府又忙了起来。
府上有许多事,要准备端午家宴,然后还要给铺子里的伙计、府上的下人发节礼,最重要的是各府节礼,千万不能有疏漏。
二嫂有孕,已经四个多月了,不好多劳累,几乎都是燕明荞理的事。
今年多加了一个黄府,虽还未做亲,但是现在该当亲戚走着,礼不用太重,不失了礼数最好。
她送还不合适,就由燕明泽亲自送过去。
府上下人的节礼是一斤豆沙粽子,一斤咸蛋黄粽子,外加两斤猪肉,一两银子。像正院、荞安轩两处地方,燕明荞会自己添银子,节礼会丰厚一倍,吃不了那么多粽子的,就全换成猪肉,一人一个大红包。
从前她担心赚了一年银子之后,第二年赚不动了,发不了那么多钱。现在她每年生意都很稳当,每年都能赚那么多钱,自己高兴,就想着让身边下人高兴点,那就多发些。
反正她有银子,那么多钱呢,自己花,不知要花到何年何月去。而且,她以后每年都有进项。
燕明荞这般,沈氏就由着她做,女儿高兴,做什么都行。
而这盛京城,各府下人就占了一小半,出门才采买的丫鬟管事,在别的府上,总有一两个交好的。
所有人都在等着端午节礼,自家府上多,自然会忍不住往外说,既是炫耀,也想让人看看,自己的日子过得有多好。
就比如寒门,府上节礼就是两斤猪肉,不过,猪肉也才十文一斤,两斤猪肉不过二十文钱,跟一两银子比起来,那差得远呢。
各家一比,俨然是燕国公府下人们拿的节礼最多。世家富贵,堆金积玉,燕国公府哪怕日后会削爵,但日子好看。
这消息自然也传到黄夫人耳朵里,她想,这燕国公府的确有银子,而且还不是打肿脸充胖子那般的有。
世家富贵,果然不虚。
黄夫人真心觉得,这门亲事做得不错,若是燕明泽是嫡子,那就更好了。
不过世上没十全十美的事。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