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
叫什么来着,进士出身?
对,同进士出身,有这样的成绩也是可以当官的。
当然了,这妯娌俩并不知道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属于不同等级的成绩,但是这也不妨碍她们看着自己的儿子乐呵呵。
依照原来的计划,是今年过往正月十五元宵节,黎老头就打算回乡的。
带着黎小妹还有老婆子,小闺女备嫁,家里肯定也是要准备一番的。
结果到了京城之后,他才知道三郎有这么大的一个计划,虽然依黎老头一贯节俭个性觉得没必要这么做——
再成亲一次,不纯属铺张浪费?
但是三郎想要这么做,老婆子也觉得好,黎老头就只能默默地不吭声了。
于是黎小妹也就跟着继续在这边住着了,反正她一直都守着规矩出门少,在家里绣嫁衣呢。
京城里有那种专门的成衣铺子,出售巧手的绣娘缝制好的嫁衣,但是哪里比得上自己亲手做的?
黎小妹的女红不错,而且自己绣也省钱。
只是她不出门,麻烦,却还是主动找上门了。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方老四搜遍全身上下,还把所有的包裹解开,将藏在棉衣里面的碎银也拿出来。
零零总总的,加起来总共是白银一百两,一文钱没少。
方老四咧嘴笑,把这些银子一股脑的往方青青面前推。
“幺妹,这都是娘让我带给你的,等你们成亲的时候作为压箱底的钱财。”
方青青怔怔的看着面前的这一堆银子,看起来好多好多啊,最大的银锭也就五两一个的。
她四哥还说是特意去县城钱庄里换的,然后就是一两二两的,还有几钱几分的。
幸好没有铜钱,要不然一百两得多大一包啊,方青青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这个?
接着她又想,这个时代好像没有银票吧,来来往往的这么久也没听说过这玩意。
要不然,出门只需要带着银票多方便啊。
一百两银子在京城可能算不得什么,像是他们想要开铺子买宅院那银两可能动辄几百几千两呢。
可是这些,老方家的人想要凑齐那可是不容易的,要知道当初可就因为拿不出几两银子一家子都陷入了困境。
结果呢,就为了那八两,一向疼爱闺女的刘氏都做了恶娘亲。
只怕是,耗尽了爹娘以及兄嫂全家所有人的积蓄还有私房。
方青青的眼眶微微湿润,却是对着方老四笑着说道:“四哥,这是干嘛呢,当初在家里我已经成亲了的。这次要在京城办,三郎只是觉得是要告知同僚罢了。”
毕竟已经出嫁算是老黎家的人了,方青青自认没有帮衬娘家很多,当然也就不能接受了这一百两。
可不能为了给她凑钱,弄得一家人日子都不好过。
如果是方老大过来的,可能会被方青青说服了真的也就把银两又拿回去。
方老四却是一个精干的,他也懂得方青青的言下之意,直接拦住了幺妹其它还没有还没有说出口的话语:
“这是爹娘的一片心意,你不能推辞,要不然娘会伤心的。”
…………
好吧,方青青就不再推辞了,反正她也会想法子用其他方法填补回去的。
好不容易老家有人来了,肯定是要各自说一些私密的悄悄话。
所以这边方老四和方青青在兄妹情深,那头石氏也拉着亲闺女去了房里。
她是把黎大姐和黎小妹一起拉进去的。
黎小妹也快要出嫁了,于是石氏就觉得没什么话她不能听得了,而且现在多学一些出嫁以后在婆家日子才能好过一些的。
要说以前,黎大姐在耿家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常年的吃不饱穿不暖几个孩子也跟着受罪。
可是打从三郎中了秀才,不对,是打从好运的青青进门之后不是一切都好起来了?
青青也教了他们如何去采摘炮制药材,还买了牛车,于是那一年他们手上也攒了一些铜钱。
最起码,几个孩子可以有合适的衣服穿了。
虽然老黎家的人在进京之后,只是让耿大壮和黎大姐在“黎家面馆”干活并没有把面馆转让给他们。
但是石氏知道,自己的这三个儿子都是有良心的,不会亏待了大闺女。
耿大壮和黎大姐在面馆里干活,无论如何是比在他们村里要强许多的。
而且石氏了解她闺女的个性,且不说这京城跟他们安顺县隔着千山万水,一般人轻易不会离开故土的。
他们这一大家子到京城都是投靠三郎,吃喝三郎一个人的。
如果再添上耿大壮夫妇还有孩子,那日子只会更加的紧巴巴。
大闺女的就不是那样的性子,她就这么突然的拖家带口的和老二一起到京城来了肯定是有原因的。
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之下会找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