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菲菲开始给她画大饼……或者说,是万一成功后的另一种可能。
路菲菲对她说:“那是给大编剧捉刀的嘛,那你知道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给那种口袋本言情小说作者捉刀有多少钱嘛?一个学期能赚二十万,我认识一个家里欠钱的妹子,就干这个的。”
“八千块不是因为你写的好,是因为你是给大编剧捉刀,就像在大公司里上班,同样的岗位,肯定收入比小公司高。”
“再说,现在没钱,万一剧红了,后续不就有钱了吗?”
“要是一直不开始,那就一直没有机会出头,你不可能辞职再去读一遍中戏北影吧?就算是中戏北影的编剧专业,那还不是得从给行业大佬擦皮鞋开始。”
“只要有一个剧先面世了,后面肯定会有人找你的,不管你写成什么鬼样子。”
路菲菲说得是实话,有一个导演,几乎出品的都是烂剧,马甲还特别多,拍一部剧,换一个名字。
不过每部烂剧,都带有那么一点他的个人风格在里面。
有好事者把几个剧的导演历史一扒拉,发现那些都是他。
外人不知道,资方肯定知道,随便一搜评分,全是三点几分,那又怎么样,人家一点都不缺工作,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莫小意看着路菲菲画出的大饼,提出一个终极疑问:“不红的概率才比较大吧。”
一个只有六个人的贫困草台班子。
唯一的一个专业人士,还是在读的大学生。
路菲菲继续诱惑:“不红就不红呗,至少将来我再向别人推荐你的时候,可以有作品拿得出手啊,不然我凭空用嘴说你写的好,人家说想看看作品,你要现写吗?”
“再说,你将来跳槽的时候,简历上也至少能多一行不是?”
“你不是说,你进公司的时候,拿出的作品集就是你在网上写的东西吗?那个时候你不都是免费写的吗,写的时候想过它们能赚钱吗?”
“机会是属于准备好的人的,你得先准备起来。”
莫小意犹豫再三,到底还是没有抵住大饼的诱惑。
决定加入了。
故事的设定是西南联大时期,男主角进了八路军的军工厂,女主角是日伪政府的机要秘书,还有美国关系,女主角偷摸弄美式军械给男主当样品,男主负责逆向工程,倒推出土制枪和炮。
中间再加点地下党、日共、只关心赚钱的两面派、觉得国府内部全是虫豸的想跳槽去延安的人……
当初想做这个剧,是因为这六个同学有两大遗憾。
第一个是施陶芬伯格计划的“瓦尔基里行动”,就因为装着炸弹的手提包被移开了一点点,就没把希特勒给炸死,二战又硬拖了一年。
第二个是解放隆化中学的战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在电影里,董存瑞努力想把炸药包塞到桥墩下面,那一段拍得让人特别焦虑,炸药包不断滑下,总攻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无数冲上来的战友都被碉堡里的机枪打死,除了以身为支架,别无办法。
他们想把这两个史实化用到剧里,正好两集。
路菲菲提醒他们要注意尽量不要提到历史上有名的人,不然,这个剧的过审难度太大,说不定上线没几天,就要下线。
除非永远不想见光,只为自娱自乐。
高明回答:“放心,不会真的用史实的,西南联大的时候,这两件事都还没有发生呢。”
剧本确实经过了几次的来回变动,从一本正经,如同195x年出品的抗日剧,变成了龙傲天爽文,又变成了《地下交通站》那种情景喜剧。
最后定为情景喜剧风格,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情景喜剧需要的场景不多,主要就在几个屋子里转悠,节省转场需要的费用,甚至都用不着太多的群众演员。
穷困的剧组连影视城都去不起,拍摄地点是有看不出时代背影的山里、高明老家已经没人住的废弃小院子,半夜无人的民国建筑群。
群众演员是同学,衣服是淘宝上四十块钱一套的民国学生服,布料质量就是“做抹布都不吸水”的化纤料。
莫小意很惆怅:“这么穷,真的能拍好吗?”
路菲菲告诉她:“别怕,要是全套道具不是借的,就是捡的,或者借的,那就更好了。”
“啊?为什么?”
“顶级投资拍烂片见多了,不困难也不稀奇,没钱还能拍出来东西,服化道差一点,要是能出彩,那就是剧情和演员出彩了,只有实在没得吹的烂片,才会吹服化道还原、色调高级、布景细节拉满,但凡剧情和演技能有一点吹的,也不会一点都不提。”
莫小意还是不觉得那有什么可吹的:“那不就跟spy短剧一样?”
“目前我看的spy短剧水平都不太行,只有两个七侠五义的还可以,他们也是找的影视专业的学生写的剧本,而且他们只是自嗨,没有放在平台上,更没有推广。”
在路菲菲的指点下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