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什么来历?”
“听说是潭州人。他跟随徐侍郎少说有五六年了,是他的同乡。”
说到潭州,傅真倒是想起来,徐胤是潭州人,他对梁宁所述,家人早已经全死在逃亡战乱中了。
他还曾说过,将来要带她回潭州祭祖。
——祭他奶奶个头!
傅真忍不住在心里头骂。
待她回头去挖他十八代祖宗的坟头还差不多!
……可话又说回来,刚才那个姓连的的口音,跟梁宁刚认识徐胤时的他的口音确实相似。
当时军营里也有潭州的将士,他们曾用过方言交流。
这么说来,这个姓连的和徐胤确实来自同一个地方。
但是,六年!
那不正合了梁宁死去的时间?
梁宁还在的时候,徐胤身边所有人都是她安排的,当然总共也就不过是一个小厮,一个做粗活的婆子,两个浆洗丫鬟。
这些人后来必然都被徐胤打发了。
那这个看起来读过书的、而且还有着和徐胤一样的口音的连冗,是自梁宁死后就到徐胤身边来了。
可六年前,徐胤才只是翰林院的一个编修,作为一个年轻的官员,纵然再有才,又如何能招揽到这样的“随从”?
他们还是同乡,那就更不应该了。
是同乡,没有家族作为倚仗的徐胤,就更应该把读过书的同乡推向朝堂,将来作为相互扶助的力量才是。
她瞅了一眼徐家门户,说道:“等天黑透了之后,去守住他们下人出入的门口,逮个他们家的下人过来问话!”
暗巷!
连冗进了府后,到了徐胤书房。
先把文书给了:“东宫里来人说,殿下接了老爷的折子,随后就去娘娘宫里请安,并当场改换余侧妃出席大典。”
案后的徐胤看了他一眼,合上书页道:“娘娘如何说?”
“据闻,娘娘凤心大悦,赞殿下明理,还赏了殿下两斛珍珠,一柄如意。
“殿下回宫后,便将珍珠转赐予了李侧妃,而如意则赐予了余侧妃。”
徐胤向后靠入椅背,手指头轻叩着扶手:“李侧妃出身比余侧妃高,也得太子宠,余侧妃无势,却已诞下皇长孙。
“二妃到底谁更适合当储妃,朝臣不知,太子或许也不知,但娘娘心中定知。
“如今圣上龙体尚虚,许多国事却是娘娘从旁辅佐圣上,朝中老臣也多信服娘娘,将来若皇上大行,新君上位,娘娘还是有稳定军心的作用。如今虽是她不曾直接插手东宫事务,可太子也不能不顾及呀。
“东宫这边到此为止,不必再干涉。
“都察院新近换了批人,都是皇上钦点的,还有些是皇后举荐的,都是些不要命敢往死里谏的硬骨头。
“不要让他们逮住了把柄,到时参一本我徐胤私谒太子。”
连冗颌首:“只要大典能顺利举行,老爷差事圆满,一切都值了。”
徐胤摆了摆手,端茶润喉。
连冗却未走:“还有件事,小的须禀一禀。小的方才已经见过那位傅小姐了。”
“如何?”徐胤头未抬,放了杯子,又顺手拿起了旁侧的《金刚经》来翻。
“先前正好路过宁氏新开的那家万宾楼,我便起意站了站,而后就等到了那傅真出来。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姑娘竟然十分美貌。虽然身形纤弱,看得出身具不足之症,但却未能丝毫掩盖住她的风华。”
徐胤撩眼看他,笑了一下又低头:“皮相出色,又算不得什么。还须得腹内有看头。”
“除了皮相,那姑娘却还有着一双极为清亮的眼睛,明明看着是个弱女子,可那眼神——”
连冗回忆了一下先前路遇傅真时,她转过身与他对视上时的那个眼神:“太凌厉了。只是一闪而过,但还是没藏住。”
徐胤凝默片刻:“傅筠为父不慈,她久处于压迫之下,有几分锋芒却也正常。”
“此言虽然不差……”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