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让自家的孩子学门手艺这件事,宁村上下人人举手赞同。
甚至一向吝啬的大唐百姓们这次主动找上了李长安,各个都愿意掏钱出来建村塾,只求让自己的孩子日后能进学校学一门手艺。
大唐百姓们的观念很淳朴,有手艺的匠人旱涝保收,不必像他们这些种地的一样收成全看老天的脸色,就算以后他们的儿女依然是种地,可有一门手艺也能补贴家用,怎么上下来都百利而无一害。
反正现在村子富裕了,家家户户都有余钱,地里也有省力的新农具,不缺孩子这个半大劳力,让他们去读书也无妨。
当然主要是因为学费便宜,家家户户都送孩子来,一对多的学费自然比一对一的学费便宜多了。
只是碍于宁村孩子不算多,从六岁到十二岁所有适宜年龄的男女孩加起来也就五十来个。
村塾目前也只开了三门课程,一门基础识字课,一门木匠课还有一门厨子课。
入了三月,宁村已经欣欣向荣。
村南有公塾,日日都有小儿诵书声,每日清晨,男男女女伴着孩童读书声背着农具到田地中劳作,村中的卤味也卖的红红火火,如今已经不只是在江陵城买了,她们开拓了新市场,冯娘子带着几个人守在码头,将卤味卖给过往的货船。
江陵是水道运输要塞之地,来往的商船无数,商人富贵,多愿意花些小钱买点卤味犒劳五脏庙。
李长安又带着王缙去了另一村子,此村名为山前村,依山傍水,比起宁村还要大一些,共有九十六户人家,四百二十七人。
山前村的百姓也曾受过李长安的恩惠,李长安在上岁就已经将曲辕犁推行到了整个漳县,山前村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山前村就挨着宁村,宁村这半年来的变化他们是看的清清楚楚,说不眼红是不可能的,如今李长安这个小财神来自自己村子,他们欢迎还来不及呢。
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李长安一开始的想法是让山前村种植甘蔗,她可以出资在这一片地方建一个制糖作坊,作为上下游产品的中间链接,让几个适宜种甘蔗的村子种制糖作物,而后制糖作坊收购甘蔗,雇佣本地的百姓制糖,再将制作出的糖卖给宁村和其他几个未来也会使用大量糖制作货物的村子。
实现种甘蔗制糖买糖制作糖类衍生货物产业链,将漳县发展成一个小型糖类产业区,提高全县百姓的生活水平。
找适合种植甘蔗的田地颇为顺利,山前村的许多户人家都和宁村有亲戚关系,或多或少都知道李长安的本事,他们大部分人都愿意拿出一小部分田地来种植甘蔗。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