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面色苍白直直跌坐在椅上。
“怎么会……”
李隆基听到了自己牙齿打颤的声音。
他甚至不敢去想安禄山攻入长安之后,他会有怎样的下场。
潼关竟然破了,潼关怎么会破呢?边令诚不是说安禄山已经退兵去支援后方了吗,杨国忠不是说安禄山叛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一打就散吗?
李隆基顾不得形象,直接瘫坐在龙椅上,双手紧紧握着扶手,心胆俱裂。
难道大唐就要亡在他手上了吗?往后史书上会如何记载他,骂他是隋炀帝那样的暴君还是陈后主那样的昏君?
李隆基嘴唇嚅喏,甚至逃避的却不敢去想自己死后该如何面对李唐历代先祖。
安禄山怎么能打到长安呢?
“传、传百官上朝。”李隆基紧紧闭上眼睛。
太极宫依然富丽堂皇,奢靡无比,满朝公卿也依然个个威严沉稳。
他们的沉稳一直持续到李隆基沉痛宣布叛军已经攻下了潼关之时。
满朝公卿没几个人会打仗,甚至其中大半公卿这辈子都没出过几次远门,可他们也知道潼关是长安城的屏障,潼关沦陷就代表叛军就在长安城外了。
换句话说,安禄山的屠刀已经悬挂在他们头上了。
文武百官顿时慌张了起来,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语仿佛菜市场一样喧闹。
文臣埋怨武官武备松懈,不到三个月就被安禄山打到了长安城。武官埋怨文臣帮不上忙还就会添麻烦,御史台怎么没早早发现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李隆基被吵的脑仁都疼了也没敢吱声。
这些人不知道安禄山是怎么一路顺利攻到长安城脚下的,他还能不知道吗。从天宝三载起,就不断有人向他举报安禄山谋反,可他只当是臣子之间相互攻讦,一句未信。高仙芝要死守潼关,他以为是高仙芝怯战杀了高仙芝。
事到如今,李隆基悔之晚矣。
他只恨没有信王忠嗣之言,倘若天宝三载就杀了安禄山就好了,又觉得应当更早一些,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便说安禄山面有反相,只是当时他疑心张九龄和当时的太子走得太近,并未信张九龄之言。
李隆基苦涩看着下方争吵的文武百官。
他原来有那么多次机会能杀了安禄山啊。
“诸位,如今不该争论谁对谁错,而是应当上下一心想想该怎么对付安贼啊。”李隆基疲惫道。
杨国忠站了出来,急切道:“陛下,当今之急事先保证陛下安危,安禄山残暴凶狠,向来无尊卑之心,陛下倘若落入安贼之手,那大唐江山就当真完了。”
嘴上虽然说着是为李隆基着想,可杨国忠心里却早就慌成了乱麻。安禄山最恨的人就是他了,他要是落入安禄山手中,安禄山还说不准要怎么折磨他呢。
李隆基落到安禄山手中能不能活他不知道,但是他杨国忠要是落到安禄山手里那一定是不能活。
得劝陛下离开长安,去安全地方。他也好跟着陛下一起撤退。
杨国忠不愧是最了解李隆基的人,就这么一句话就压下了李隆基心中的其他万般情绪只余下了畏惧。
李隆基怕自己在史书上留下骂名,也怕自己无颜面对李唐列祖列宗,更怕自己丢了江山,可他最怕的还是自己丢了小命。
没等到李隆基开口,一直在朝堂上像个透明人一样的李适之就跳了出来面红耳赤对着杨国忠就是一通骂。
“呸,此时哪有你这等贪生怕死、无能庸碌之辈插嘴的份?倘若不是你这些年屡进谗言,欺上瞒下,我大唐如何会到今日这等地步!”
李适之嘴上骂着还不过瘾,直接三步并做两步走上去就给了杨国忠一个耳光。
一巴掌下去直接让朝堂安静了。
杨国忠正要恼羞成怒,李适之却一转身对着李隆基就落下了眼泪。
“陛下,这是咱们祖宗给咱们留下来的大唐江山啊”
杨国忠忽然住口,心虚捂住了浮现出通红掌印的右脸不做声。李隆基也心虚移开了视线,不敢看李适之。
李适之是李承乾之孙,太宗皇帝曾孙,这大唐江山还真是他祖宗打下来的。
“咱们曾祖父何其不易才打下了这偌大的大唐江山,岂能就此拱手让人,当年天下初定,颉利可汗打到了长安城外,太宗皇帝守住了长安城。如今敌人再一次打到长安城外,咱们又如何能弃城而逃?”李适之几欲泣血。
“臣以为,如今之计唯有打开府库招募长安城内的青壮,抗击叛军,只要咱们能挡住叛军数月,等到河西军队来援,就能守住长安,守住祖宗基业!”
李隆基听着只觉得额顶青筋直跳。
招募青壮抵御叛军?倘若长安城里的青壮能跟安禄山的叛军相抗衡,那潼关怎么就失守了,潼关好歹还有高墙地利呢,长安城可没有潼关那么高的城墙。
拿什么抵抗安禄山?你的一腔忠义吗?要是忠义真有用,前面那么多城池怎么连一个月都没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