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3章(1 / 2)

尤其是在半国际化的当下,边境的富商非常清楚不外族缔结可靠的亲密关系就会遭到新兴地主的取代……

一如汉初的勋贵世家取代六国的姬姜芈嬴。

而这正是刘瑞改变“上头热、下头冷”的手段之一。

“你不能用‘我准备把你家的公牛片了下酒’来威胁一个天天吃卤牛肉的人。”刘瑞在给昌平大长公主的私信里如此写道:“联姻南越的君长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多配偶的权贵之家,牺牲一个配偶乃至成年子女都不算能威胁根基的可怕代价。相反,无法接受劳动力短缺或血缘断裂的黔首会认真思考汉越关系,不愿走到陈述利害,被迫选边的那步。”

刘瑞在写这封信时也是想到美国的一些族群分析报告。

事实证明,最容易极端化的群体恰好在社会金字塔的两端,并且以底层的极端化与战事化宣告结束。而被认为“不易极端”的中立党则体现出了中产阶级与小康阶级的稳固性——因为他们真的有头牛。

而且这珍惜的,将其与底层群众区分开来的资产证明并不能让他们过上顿顿牛肉的优越生活。可要他们为了改命放弃这个家族根基,使其成为反抗力量的蛋白质,他们又很难下定这一决心。

“正如始皇不死,高祖不反。”

刘瑞回忆汉初三杰,以及历代农民起义的成功因素,下了一道足以改变姑母认知的可怕定义:“没有方向的起义不过是大范围的烧杀抢掠。”

“历来能从烧杀抢掠升级成遍地起义的,莫不是有一定才学的士子加入。”

智商是天生,但能力是可后天培养的。

只要熬到敌对的那方昏招频出,总会迎来真正的智者会清理战场的惊世之才。

“所以让上层联姻没一点用,主要是底层的黔首和中层的地主、富商愿与越人结成两姓之好。”

“陛下不怕越人的姻亲出现皈依者狂热?或是遭到南越君长的反向收买?”刘翁主在看了写给阿母的信后皱眉问道:“这年头可没法防住两面三刀之人。”

“正因为防不住,所以没有防的必要。”昌平大长公主那叫一个气定神闲:“你总不能剖开人的心脏看看是黑是白。”

末了,她还补充道:“皈依者狂热通常出现在王朝的坠落期与迷茫期。”如楚国当年为了融入中原地区开始追求周礼周官,韩魏曾在秦国的压迫下开始楚化,甚至崇尚楚地追捧的游侠之气。

说白了就是镀金年代里的暴发户和羡慕他们的英国乡绅。

“高祖刚进汉中地时也有人对他的行为感到不满,嫌弃他那带着楚音、操着魏调的彭城雅言。”昌平大长公主从女儿手里抽回信件,将其置于烛上烧毁:“现在的长安可还说着咸阳雅言?”

早就被高祖带来的丰沛老乡改成新兴的长安雅言。

“下效上行。”

“但目标是下。”

“上不过是达成目标的风向杆。”

“若有上效下行之事,那必是改天换地之事。”

昌平大长公主将燃烧的信件扔于铜盆,看着里头很快染成一片渐变的橘红。

沉默许久,昌平大长公主缓缓说道:“越儿。”

“嗯?”

“若是南越王日后有了长子长女,你便与其结为亲家。若是南越王日后没有一儿半女,你便与逃至大汉的赵眜之子结为岳婿。”

“这……”刘翁主的表情瞬间变得可怕起来:“陛下不是说这事对两国……啊不!是两地的关系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制造两地的诸多争端吗?”

黔首联姻那是真的奔着过日子去的,但上层不同。

关系好的奈不过某方有求,最后消磨在更深一层的国家利益上;关系差的就更容易将两国的关系带入日常的夫妻争吵,甚至出现公报私仇的可怕事。

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勉强称得上幸福美满的也只有解忧公主和恪靖公主、和敬公主。

不过解忧晚年忙着对付狂王,甚至她的次子万年也折在西域的汉匈对立上。和敬就更不提了,晚年一直给丈夫收拾烂摊子。

刘翁主与义纵生了一儿一女。或许是童年遇到了人渣的阿父,加上她的阿母也为了女儿的继承权跟周家闹得不可开交,所以在周翁主的眼里,联姻这事儿百害而无一利。

无论是跟外族联姻还是和勋贵结成两姓之好,都是她爹是一个德行。

“反正是要联姻越人,不如让孩子挑个喜欢的处。”刘翁主正处于母爱的爆发期,自然想为儿女挣得幸福未来:“若是日后没了感情,也不必为面子拘得对方守贞,好聚好散了也是维护两国关系。”

越地保留着楚时云梦的开放风俗,对离婚改嫁这事儿没有一点心理压力。

汉地虽比越地保守,但到汉宣帝时还有望门两次的邛成太后入宫为妃,王政君之母与王父离异并再婚有子。

就是皇室,也有刘非之妾淖姬嫁了父子三人。

要是搁在礼乐崩坏的先秦,诗经里二子乘舟的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