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9章(1 / 2)

当今朝廷掌权的几个重要机构,刑部同大理寺一并落在了赵桓晋底下,纯纯的皇党;兵部与枢密院连同着军营,当年皆是长公主的势力范围,如今都向着秦陌;吏部和礼部都是李乾近年栽培的一些清流新人,属于中间党派;而工部与户部,这两个最关乎大周经济发展的部分,仍握在中枢那帮主和派的老臣手上。

简而言之,就是供应出战的银钱,还捏在他们手里。

七年前,秦陌以南疆之事击退了陆首辅,中枢那帮老臣暂时成了一盘散沙,给了他俩栽培势力的空隙,拿回了大半的权势。

然中枢把控朝廷多年,树大根深,眼见李乾变着法拢权,他们感受到了危机,逐渐又拧成了一股绳。

这回绳的顶端,变成了沈家。

说起沈家,秦陌同他们可太有渊源了。

前世他做摄政王的时候,他们就成天到晚给他使绊子。

而李乾当下走出的第一步棋,便是与秦陌前世一样,找机会捏住他们的把柄。

再过一阵子,御史台中丞沈珉即将奉命前往两浙盐区巡盐,李乾有意派秦陌秘密前往监察。

“巡盐这般的肥差,自是最叫人把持不住,你去看看,试着能不能抓住他的错处。”

李乾这一句话一出口,秦陌心里忍不住嗤笑了两声。那家伙的把柄,他知道的可太多了。

可难得从不是去捏沈珉的软肋。

现下的朝堂之上,明里看着沈珉是沈家的主干,是主和派的领头羊,实则沈家真正掌权的,或是说,前一世秦陌真正的对手,是沈家的老太翁,沈衡。

沈衡官居一品,授予太师之衔,但人已上了年纪,便只领了个闲职,作为皇子帝师。

然李乾当下还没有孩子,他就基本居在家中,足不出户。

沈衡入仕之前,就已是有名的大儒,门生众多,备受敬重。

他在那些翰林大学士心中的地位崇高,近乎是一呼百应。

在秦陌暂有的记忆里,他也是同沈家斗到了最后,才发现沈衡才是幕后指使人。

他那一把老骨头,老谋深算,真叫秦陌吃了不少苦头。

好在秦陌命硬,先把他熬死了。

但真要说彼此的较量,却没有真的分出过胜负。

沈衡一世顶了个高洁的官声,秦陌捣腾了一辈子,没发现过他任何污点。

可若是真高洁,何辜要躲在幕后同他暗斗,不敢上堂前露面,岂是君子所为。

加之前世沈幼薇入宫,诞下皇嗣之后,李乾的身体便每况愈下,如今回想,当真是细思极恐。

无论沈家这一世居心到底如何,秦陌也不得不防。

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他虽不必多花心思去查沈珉,但却一定要在沈家动作之前,捏住沈衡的脉。

李乾面露愧怍,斟字酌句说道:“你今年初春刚回来没多久,这才入夏,我又把你派了出去,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于心不忍。也不知道姑母知道了,又要在心里怎么气恼我,害得你们母子分离了。”

秦陌却勾起唇角,只道:“这门差事极好,为陛下赴汤蹈火,微臣在所不辞。”

李乾甚少听他说这么肉麻的奉承话,心口紧了紧,轻轻地啧笑了声。

倒也面露欣慰。

全然不知,他这么一道密旨下来,完全就是在给秦陌牵线搭桥。

这一趟正儿八经下江南,谁还没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

杭州南边的郊区有一个古镇,名为同里小镇,倚在山脚之下,堤坝旁边。

小镇百姓世代务农,种植水稻而生。

江南鱼米之乡,水稻大都一年两熟或三熟,家有余粮,可这个小镇一年只有一熟,百姓堪堪维持生计,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却并不优渥。

官府遣人勘察,发现小镇的土质与同邻乡镇有异,更适宜种桑树,而非插秧。

然小镇百姓以插秧生活了百载,思想顽固不化,不肯接受朝廷的建议,不接受翻倍价值的桑树,坚持种水稻为生。

户部给兰殊的历练,便是叫她作为中间调和人,前往同里小镇,劝说百姓学会向朝廷押地借款,逐步将稻苗换做桑苗。

皇商与普通商贾最大的区别,便是不仅能谋利,还具有大局意识,可与朝廷双赢。

若她能把这一变革推动,还能从中获利,便证明她具有为朝廷办事的能力。

兰殊的船一到达杭州,就在同里小镇的码头前扎营下来。

这几日,她一直东奔西走,一大清早便穿梭在田间,同百姓讲解种植桑树的好处。

每日都临到日头西垂,甲板上的水手才能看见她远远归来的身影。

“东家。”

兰殊勾唇颔首,眉山远秀,却有一抹愁色暗含其中。

她迈步走进船舱,径直走向了桌上的水壶,灌了好几碗入腹。

当真说的口干舌燥。

小跑堂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