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3节(1 / 3)

司马睿还是回去姓牛吧,这么晦气的玩意还是别跟丞相/相父沾边了。

冯梦龙又道:“一个冷知识,牛睿的东晋虽然拉垮,但最大时期的疆域面积比北宋——赵匡胤的那个宋,还要大一圈,不过倒是比宋祖陛下的刘宋略小一点。”

北宋政和元年,收复河湟,置陇右都护府之后的疆域最大值,是280万平方公里。

刘裕北伐灭秦,刘宋帝国收复青、兖、司三州之后的疆域,是348万平方公里。

因为刘裕北伐有一部分是在东晋年间进行的,所以东晋也跟着沾了一回光,最大疆域面积达到了302万平方公里。

至于南宋?笑死,只剩180万平方公里了,突出一个不配和大家相提并论。

众人吃瓜吃得津津有味,天幕前的观众也是议论纷纷。

都觉得赵宋王朝真是汉家帝国之耻,这种地盘小,人又弱的玩意为什么能被当作正统政权,而刘裕建国明明气吞万里如虎,却只能被列入南朝。

难道是因为赵宋文人多,很擅长宣传的缘故?

刘裕明明在沈约修史、唐朝虞世南写书的时候还是「宋祖」,到了宋朝之后就自动降级成了「宋武帝」,到了明朝,又被李贽、黄宗羲等人重新称之为「宋祖」。

这其中被迫降级的一段岁月有啥猫腻,懂的都懂。

许多帝王都陷入了沉思,在思考要不要请几个合适的文史宗师过来,给自己、还有自家王朝美化一下形象。

冯梦龙见大家如此捧场,一瞬间欢欣鼓舞,谈兴上涌,一拍桌案道:

“牛睿虽然面对琅琊王氏唯唯诺诺,但面对胡人倒还算顽强不屈,坚守气节。屡次斩杀刘渊、石勒政权的使者,拒绝承认一切胡人政权,不与刘石通使,态度十分强硬。”

“军事上也还算可圈可点,弱的时候坚守江淮,强的时候屡次北伐,赔款割地更是一次都没有,比起屡次对金奉表称臣、叔侄称呼的赵宋,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众人附和道:“是啊,不知比赵宋高到哪里去了。”

冯梦龙又道:“再加上牛睿有个好儿子,晋明帝司马绍,平定了王敦之乱,为北伐奠定基础。”

“还有个好孙媳,康献太后褚蒜子,带着母族陈郡谢氏满门打赢淝水之战,为国续命。”

“所以东晋前前后后倒也苟了一百多年,而且是卓然自立、全须全尾的一百多年,领土甚至还扩充了不少,从建康千里扩张到黄河秦岭一带,不像赵宋,啧啧啧……”

众人继续感叹:“赵宋简直是汉家王朝的下限,不提也罢。”

东晋虽然菜,但凡事最怕对比,东晋比起赵宋特别是南宋来说,却又显得十分英武不凡了。

毕竟人家虽然同样在南方割据,但态度强硬,从帝王到众世家,以堂堂正正中华衣冠自居,不搞什么“臣构言”那一套,一次次发动北征,刘琨、祖逖、桓温、谢安数代人持续北伐,虽因为各种各样原因牵制败北,但刘裕最后还是功成了。

五胡乱华是“乱”,靖康之耻却是“耻”。

都是山河破碎江山半壁,五胡乱华之后的一百年内,东晋胜多败少,灭成汉李氏,淝水败苻坚,起兵败前燕,灭南燕,灭后秦,北方政权依旧称呼南方东晋为正朔。

而靖康之耻后的一百年内……

南宋开禧北伐,嘉定和议,宋金互为君臣/叔侄,甚至还有拿宗室女抵债的操作,可谓彻彻底底跌破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底线,完全不做人了。

冯梦龙絮絮叨叨地说完了一大通,又接过热心听众姜维给他倒的水,一饮而尽:“想必,各位现在都知道牛睿和东晋是个什么情况了?”

众人吃了这么久的瓜,心满意足,看冯梦龙更是前所未有的顺眼。

“知道了!”

冯梦龙自从被从历史长河垂钓上来之后,一面修养,恢复当日被清军厮杀出来的伤痕,一面就在狂补历史,熟悉天幕的各种操作。

理所当然的,他成为了郑成功的狂热追随者,开口闭口曰“我家陛下如何如何”,实力演绎了一波何为“只有想不到,没有不敢吹的”。

此刻,冯梦龙无比兴奋地说:“陛下,还有汉武帝,眼下牛睿尚未正式登基,旗帜尚未兴起,正是我们一举扫平天下,肃清八荒,驱除胡人和晋牛氏的大好时机!”

郑成功微微沉吟,望向了对面的刘彻:“朕欲起兵平定北方,入主江东,废去晋帝,改立司马绍,你意向如何?”

这牛睿……司马睿,要说他是个纯粹的草包,那也不尽然,比起宋高宗、弘光永历之流,还是强上很多的。

可惜他那一点本就不多的执政才华,偏偏遇上了千古未有的华夷动荡,压根无法胜任这个位置。

好在他儿子司马绍倒是个明君,两晋第一,文韬武略都是上佳。

虽然现在年纪还很小,但底子摆在那里,拎出来好好培养一番,又有大汉、大明众人给他平定五胡,将来做个治世之君肯定不成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