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自称是「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
【十九岁时,韩愈入长安,辗转于幕府间,本打算将十二郎接来,但考虑到自己也是颠沛流离,不可以久,准备西归后再做打算】
【殊不知,一时的错过便是一生的遗憾】
【后来孟郊去外地赴任,路过家乡,韩愈拜托好友将家信带给十二郎,孟郊使者归来,竟是带回了十二郎去世的噩耗】
【韩愈悲伤之下,字字泣血,句句剜心,写成了《祭十二郎文》】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当时你我俱年少,总觉得分别不过一瞬,人生岁月还长,总会回到一处重聚。所以我暂时离开你,客居长安求官。若早知有今日,早知你会长眠幽泉,我纵可为食禄万乘的宰相,也绝不会有一日离开你】
【此文乃千古悼文名篇,千情万绪悲怆无尽,与袁枚《祭妹文》、颜真卿《祭侄文稿》,同是绝境中的苍凉泪水,死别之哀,撼动千古】
长安城韩府,韩愈看着天幕上的一行行字,如同被利箭穿心而过,钉在了原地。
这个时候十二郎还没死,他本来看见自己和对方上盘点,心里还有点得意。
苏轼、苏辙兄弟虽然有着「他年夜雨独伤神」的感叹,但最终还是一个大大的he,想必自己也是如此吧。
万万没想到……
韩愈看着天幕上,「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这行字,神色恍惚,热泪盈眶。
一旁,孟郊叹了口气,给他递上一杯茶:“对了,退之,你这次让我来——”
韩愈陡然精神一振,这回孟郊来,正是因为他准备让朋友帮忙捎带一下给十二郎的书信。
但现在十二郎人都快死了,他自然是要带着长安这边的医者赶过去快点救人呐,还捎什么书信!
想到这里,韩愈根本就等不及了,立刻翻身上马,扬鞭便走,一骑绝尘消失在茫茫天际。
只有一句话被他扔在了原地:“东野,你帮忙照顾一下我家,我先走一步!”
孟郊:???
不是,你假还没请,人这就没了?
他好像那个专门帮韩愈收拾烂摊子的大冤种啊。
但朋友是自己选的,除了宠着,还能咋滴,孟郊只得认命地帮他处理长安这边的一系列事情。
唐德宗看见天幕盘点,赶快给韩愈批了假,还给他拨了一名太医带上。
韩愈这一去,固然文学史上会少了一篇引千山同悲、神鬼垂泪的祭文大作,但他的生平,却就此抹去了一桩滔天憾事。
……
天幕继续开始盘点:
【人间真情之九,林逋≈他的仙鹤、梅花】
【人间深情,不独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有至情至性者,对天地,对山川,对云雪江月,对万物性灵,皆一往情深,长怀痴绝意】
【若一个人热爱自然万物,自然也会回馈给他以无尽的爱意和温柔】
【反例比如大明弘治皇帝,在弘治十五年,将「猫之不堪者纵放出西安门」,对猫猫随意始乱终弃,毫无责任心可言】
观众们看到这里,心中都是无语。
你说这弘治帝堂堂一个皇帝,多少也算一位明君,好端端地跟一群小猫咪过不去干什么?
要是不喜欢猫,那可以不养啊,养了之后又「纵放」、丢弃,真不太合适。
【而正面的案例,便是今日要盘点的林逋】
【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断绝尘缘,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一袭白衣隐居于西湖孤山。于山麓葱翠,玉树扶疏,烟水涳濛之间,深入自然四季,静听万籁生息】
【他博学多才,擅诗文,弹琴,诗画俱绝,堪为当世之冠】
【为人超脱尘世,全无烦杂尘念,只与湖川为伴,与星月为邻,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因为毫不关心名利,林逋往往诗成兴尽,便信手而弃,因追随者暗中抄录流传,这才得以使后世一窥其风采之万一】
【仰慕他的人,无不是名垂青史的后世英杰,苏轼为他而倾倒,「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陆游盛赞他的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沈周赞他「此字此翁俱绝俗」,朱熹说他「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
【这世间种种风流云散,皆与林逋全不相干】
【他就如一片雪白无尘的孤云,翩然而至,又翩然而隐,归去了西湖孤山的茫茫烟波深处,只给世人留下了一道遗世独立、恬淡自如的孤绝背影】
“先生风采当真绝世。”
这一刻,万朝不知有多少人望着天幕中林逋白衣如雪,立在仙鹤身侧的影象,如此惊叹道。
虽然观众们都为林逋的风华而倾倒,但众人内心也是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