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
“一定是你太紧张了,这才出现了幻觉”,曹雪芹见他在甲板上不住。走来走去,晃得人眼花,只得将他拦住,“坐下歇歇。”
沈约坐到他身边观看,见他拿着纸笔,浩浩荡荡记了一长串东西,不禁讶然道:“此为何物?”
曹雪芹将纸掀开到了下一页,微笑道:“是对于方才我们将众位名士打捞上来的过程的全记录,我等会要效仿十二钗,推出一个东晋十二美排行榜,这些都是最珍贵的一手资料,休文若是有空,记得也帮我写上一些。”
沈约点头,表示会多多留意的。
然而他一转身,还是不对:“我好像真的忘记了什么。”
曹雪芹见他今天还没完没了了,转眸望向刘令娴,示意她快点想办法将沈约带走,莫在此处制造焦虑。
刘令娴拿出一本笔记,上面是最近编纂文选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先生在刘宋位面躲了这么久都见不到人影,我有一些事想请教先生。”
沈约谈到正事还是非常认真的,当即就携她的手进了船舱,早将别的事抛之脑后。
而此刻……
千里之外,杜牧正站在一处完全陌生的地方,眉头紧皱。
不是吧,他究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的队友呢,有没有人过来知会一声啊?!
【作者有话说】
全场最佳:王莽,永远带着他的瓜,走在万朝前线
杜牧一进场, 就掉落在一只典雅精美的兰舟上。
四周波纹碧皱,大雪皎然,小舟未置船桨, 一派自在地随着融化的雪水飘动,悠悠然如白鸟般轻盈回旋,莫知将去往何方。
杜牧:“……”
该谢谢天幕没有将他投放到水中央吗?
他见此舟如此闲适, 甲板上搁置着琴书笔墨若干, 料想舟中必是高人所居,当即轻轻走了过去, 预备叩响舱门。
手方举起, 里面便传来了一道懒洋洋的少年声音说:“船入江中,距离嘉宾家中已然不远, 官奴也当收拾收拾准备登岸了。”
杜牧听到「官奴」的称呼不禁一愣,心想这是何等虎狼之词。
待下一刻,里面传来了小童清脆的应答声,他才反应过来,哦, 在这个年代, 官奴也是王献之的小字。
小王献之裹着毛绒绒的白狐裘,看起来很小一只, 眉眼却是灵动无比, 怎么看都透着一股灵秀之意。
正盘腿坐在窗边,翻看一卷王羲之的书法手札。
他的兄长王徽之以一个极其散漫的姿态躺在榻上,长发散落,衣襟半敞, 主打一个不拘小节。
王徽之见幼弟一直盯着手札不放, 便挑了挑眉:“官奴看出什么来了?”
“阿父好看”, 小王献之指向王羲之的行书手卷,又伸出嫩白的手,在一旁王徽之新写好的字上点了点,“你的,丑。”
王徽之笑容转深,蓦地支起身,不顾他的挣扎一把将他抱过来,使劲捏了两下他的脸。
见小王献之鼓起脸,满是不高兴地看着他,他顿时就高兴了:“呵,你才多大啊,就敢来嘲笑为兄了,回头记得把临帖补上。”
闻言,小王献之宛如一块失去梦想的毛绒抱枕,瘫在他怀里,一动不动。
王徽之轻笑,准备带他到甲板上看看风景,结果一推门,顿时和杜牧打了个照面。
照常理而言,一般人见到船上多出一位陌生人,多少都会有点警惕。
但王徽之是谁啊,他是天下第一放荡不羁轻佻喧嚣的——名士(熊孩子),生性落拓,不拘小节,思维哪能跟常人一样。
曾有「雪夜访戴」,山阴夜雪之时,忽然思念起了远方的朋友戴安道,所以披雪乘船,历时一夜方才抵达,到了门前却不愿见戴安道,随意一挥衣袖,兴尽而归。
雪夜访戴,何必见戴?
还有「邀笛步」,虽然未曾出仕,但邀请当时位高权重的大佬桓伊给他演奏笛子,丝毫没带怕的。
另外,还有什么见火望履、钻进老上司的车避雨、上门拜访但独自坐在竹林里长啸,气得主人将他赶出去,之类的,主打一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随意地扫了杜牧一眼,见此人清英雅秀,诗骨风流,颇合自己眼缘,索性就将新写好、墨迹犹未干的书法往杜牧手中一放,神色满是淡然:“拿去看。”
如此理所当然,让杜牧都不禁愣了一下。
转瞬想起这人在历史记载中是个什么作风,微微莞尔,拂袖展开了长卷。
平心而论,王徽之的字虽然比不上其父,但放在整个东晋也是上上品的水准,杜牧逐字看过去,淡笑道:“其势纵横,但恐失之疏放。”
王徽之眉梢挑了一下,正要说话,杜牧却截住他的话,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闻君擅琴,请为我鼓奏一曲。”
天幕之前盘点人间真情,恰好提到了王氏兄弟的「人琴俱亡」。
说王献之死后,王徽之取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