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再不中,就要三十多了。
三年一次的乡试,若不把握住,就要再等三年。
如今的风气,偏爱年轻的举子。
若真的三十多考中,那再中进士,就要四十往上。
简直不敢想,等他们真的做官时,会是多少岁。
听说会试的时候,有些官员还会专门剔除年纪较大的考生,就是觉得培养他们,也是白费功夫,要不来几年就要致仕。
许多读书人穷其一生的考试,为的就不是做官。
他为了今年的乡试,去年跟今年的辅科都只选了两门,课也没怎么去上。
为的就是挤出时间,好好备考。
李勋重重叹口气,李锦连忙安慰:“放心吧,堂兄你平时在府学里成绩也是靠在前面的,一定能中举。”
李勋在府学第三堂读书,算起来,应该在府学排名一百多,这样的排名确实有机会。
纪元也道:“之前殷博士整理礼类的书籍,我拿给你看看,说不定会有帮助。”
李勋惊喜。
殷博士的水平,放在府学也是厉害的。
说起来,殷博士明年就要会试。
他要是能考会试就好了。
算了,不想那么多。
全力备考吧。
七月初十,虽说是休息,来自正荣县学子们却并未真的在家睡懒觉,依旧按照之前的作息起床读书。
一直到第二日上学,纪元果然被一个年纪也不算大的学生喊住,这学生打量纪元片刻,开口道:“这会得空的话,去拜见一下杜夫子,他有事找你。”
来了,果然来了。
书科的杜夫子,也是纪元唯一没有选的那一科。
但纪元看看时间:“数科的科马上要开始了,能不能晚会再去。”
数科夫子每次上课,看到他们整整齐齐的八个人,都会松口气。
他不想让那么认真的数科夫子失望啊。
那学生却道:“不行,杜夫子指点,多少人都强求不来,你怎么还推辞。”
“再说,不过是个数科而已,有什么重要的,科举难道会考?”
上辈子的理科生纪元皱眉。
“数科如何不重要,若没了数科,行走坐卧,吃饭喝水,都会成问题。”
对方估计没想到纪元会反驳,他还没说什么,就听背后传来杜夫子的声音。
“行走坐卧?吃饭喝水?你还真能说!”
杜夫子本就想找纪元聊一聊,正好看到他走过,便随手抓了个学生,让他去喊人。
自己一定要问问,小三元凭什么不来学书科!
没想到竟然听到纪元说这种话。
什么叫行走坐卧,吃饭喝水,都会成问题?
数科而已,还被吹捧得这样厉害。
让他来说,书画两个字,才是文人应该追求的雅致跟精神。
数科?
匠学罢了!
甚至不能出现在府学当中!
这边的动静,引来不少学生围观。
纪元下意识朝杜夫子行礼,恭敬道:“见过杜夫子。”
杜夫子满不在意这些礼节,盯着纪元道:“你倒是说说,数科跟行住坐卧到底有什么关系?”
“难道比书科还要重要?所以你不来我的书科?”
辅科如今的地位,本就比不上主科。
更别说最近要乡试,许多学生把辅科抛了,专心举业。
怎么连数科都要比书画好?
什么?
数科只有八个学生,书科学生更多?
他不管。
那些庸才有什么好说的,小三元独独不选书科,才是杜夫子最不开心的。
纪元没有先回答杜夫子第一个问题,而是道:“书科自然重要,学生从启蒙第二年,便认真书科,每日大字从不间断。”
哦?
每日都写大字?
杜夫子满意了,开口道:“当真?”
“当真,学生才疏学浅,刚来府学,挑了自己最薄弱的辅科学习。”
纪元没有去争辩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单单阐述自己的理由。
果然,杜夫子心平气和不少,不过他还是介意的:“既然数科那些薄弱,好好学也行。”
“但书科还是要学的,本夫子的课不仅学书法,还学书画,你在乡下也学不成吧。”
按理说是学不成的。
但他也有老师。
纪元斟酌道:“也学了些,只是不够精通。”
还学了书画?
这下杜夫子真的惊讶了。
他还以为穷地方出来的普通学生,压根不会碰这些东西。
近些年的学生一味地只读四书五经,文人的雅趣一点都不碰。
他最近也听说,纪元从早到晚都在读书,还以为他是那种死板的儒生。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