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便直接止步了。
相当于,你刚读书的时候,觉得自己考上初中轻轻松松,考上高中大学也还可以。
但要说自己能考上前二的学校, 大多数学生直接望而却步, 直接换赛道了, 没必要为不可能的目标努力。
或者说,学到现在,自己几斤几两已经很清楚了,再往上断无可能。
在村里,县里,自己可能是第一第二。
而乡试相当于省考, 全省学生里, 原先村里的第一第二,能占个几十名开外已经不错了。
会试, 这种全国考试,多数人不会有什么信心。
能踏进举人门槛的,便是今年的举人最后一名,他也是普通读书人中的天才了。
可惜他的天分对比真正的天才来说,就是普通人跟天才的差距一样,几乎有个鸿沟。
像很早之前,纪元蒙师赵夫子的好友黄举人。
他三十多岁中举,当机立断,不再考进士,直接做官。
就是知道,自己再考下去也无意义,不如抓住机会就职。
还有直接在府城当官员的举人们,也是放弃了科举之路。
倒是在府学做夫子的,多数还能再次应试。
反正想要考进士,就不能在朝廷里做职官,这是历来都有的规矩。
在旁人眼中,高高在上的举人老爷们,面对会试的考试,还是望而却步。
可见会试之难。
但要说,大家不想做进士吗?
那肯定是想的。
天齐国之初,举人跟进士还是并用的。
但如今科举兴盛,三年一次的大选,举荐不知多少人才,自然更重用进士。
不只重用进士那么简单,还要严格按照进士的排名来用。
之前讲,进士分为三个等级。
一甲前三,为进士及第
二甲大约在三十人,是进士出身。
三甲在一百多人,则为同进士。
三榜之间井然有序,不可混淆。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