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铁面无私,根本不会看谁的面子。
徐大人深吸口气。
年纪渐大的他,气有些喘,直接道:“镇南将军,你还不认罪?!”
镇南将军闭嘴不谈。
可他的脸上也写了心虚。
他实在没想到, 这件事还是惊动了朝廷。
他们这地方,已经多少年没人管了。
怎么会有心思派巡察使过来。
从他叔叔拿下宁安州之后。
皇上就对他们这里非常信任啊。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镇南将军自然没有那么猖狂。
可他在这里三十多年, 早就觉得皇上不会在意此地。
天齐国那样大。
滇州府镇南关又距离京城那样远。
只要不出大乱子, 这些小事都可以放过。
时间一长, 他的胃口就越来越大。
即使心里知道, 这样是不对的,可他又能怎么办。
他镇守边关已经够苦了,难道不应该拿到好处?
这口子一开,自然越来越离谱。
徐大人看着,很是明白。
说到底是朝廷疏于监管。
三十多年了,此地都不换防, 谁来都要松懈。
天齐国太久没有战事,之前看武举就知道,要不是武将为了自己儿郎有个功名,也不会喊着要开武举。
近十年没有武举, 其实是有些离谱的。
可皇上近些年, 总是听不进去这些话。
他也不太想折腾。
就像捂着蜜蜂的盖子, 只要不掀开,可以当做无事发生。
其实这也没错。
毕竟这镇南将军会反吗?
多半是不会的。
他就是贪财好色,皇上再清楚不过。
只要边疆安稳,不出大乱子即可。
其实大部分古代王朝的边域,基本都是如此。
没办法。
太远了。
真的太远了。
他从京城过来便明白。
放权给边关将士,是最简单, 最轻松的戍卫方式。
皇上让他过来, 既是不想听他唠叨,也是知道他跟前任赖将军关系不错。
此事可以小惩大戒, 却不能真的处罚现在的镇南将军。
否则影响的,不止这一处卫所。
其他卫所或许有真正遵纪守法的。
但多数,都跟镇南关一样。
动了这里,那其他关卡的将士们怎么看?
他们的心会不会寒?
有时候这些东西,无关对错,只关乎立场。
徐大人为人严肃,素来秉公执法。
可皇上就是要给他派这样的差事。
明显是要告诉他,任何位置,都要思量,让他不要动不动就劝诫。
这镇南将军显然也明白,他今年五十二,这辈子大半时间都在镇南关。
此事虽然不好糊弄,但他到底是前任镇南将军的侄子。
有这层身份在。
一切就好说。
徐大人看着他的表情,眼里的光芒慢慢消失,甚至也没有那么生气了,脸上带着说不出的无奈。
天齐国也好。
皇上也好。
甚至还有他。
为什么,都显得那样暮气沉沉,那样畏首畏尾。
什么事都要思量,什么事都要谨慎。
这些情绪像一团说不清楚的棉布,裹得人难受得厉害。
可这股浊气又要憋下去。
不妥协行吗?
不权衡利弊可以吗?
就在巡察使徐大人要做出违心的决定时,此事的另一方当事人纪元来了。
这是纪元第二次到镇南关。
这次过来,心情自然不同。
第一次来的时候,虽然知道镇南关有鸿门宴等着,可到底抱了希望。
这次过来,则是带着说不出的愤怒。
当然,也对镇南关真正的将士们感到难过。
如今的纪元,骑术娴熟,整个人骑在马背上,身形流畅自然,脸上还是带着笑,可那眼睛却深不见底。
他的眼睛里装着很多人,很多人。
既清明又透亮,还让人不敢直视。
纪元进镇南关的时候,来往不少货商下意识行礼,完全没了在镇南关的谨慎,仿若松快不少。
“纪大人!您怎么来了!”
“知州大人!”
“没想到在镇南关能碰到您!”
镇南关的百姓跟士兵们看得诧异,甚至小声提醒:“那是知州大人,你们这么说话,不怕挨打吗?”
啊?
挨打?
这可是小纪大人啊。
纪元下了马,笑着道:“来这里办点事。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