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节(1 / 2)

“臣等惶恐!”

“历代先皇为了一雪国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朕不是不懂。

但是现在,我大汉国富民强,对匈奴还要像之前一样唯唯诺诺,和亲为上,匈奴的胃口就会越养越大!

到时候恐怕真的会像天幕上所说的后世人一样,燕云十六州也要。

现在朝堂上的诸位主张和亲稳住匈奴的大臣们,到时候你们是要如何做呢?领兵去送燕云十六州吗?”

这谁敢说啊?

这说出去,不是卖国吗?是生怕自己不被骂是吧?

现在的人哪怕是最没节操的人,都不会想要去匈奴那里卖国求荣。

丢不起那个人!

刘彻看着众臣,倒是也不提要攻打匈奴的事情,就是看着这几个人怎么办。

尤其是平日里最反对攻打匈奴,觉得和亲这个方法就很好的汲黯,虽然刚刚已经被安排了新的任务,暂时不会在自己眼前碍眼了,可是如果能让他转变成为坚定的攻打匈奴党那就更好了。

希望天幕能再说点什么,他有预感,后世人说的那些话,一定是能帮自己攻打匈奴的。

贞观初年的李世民看到天幕所言跃跃欲试。

“众位爱卿,你们觉得燕云十六州那边的异族哪个是把后世逼到称臣的?”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前者道:“陛下,异族众多,在汉朝时期活跃的就是匈奴,后面五胡乱华,现在我们大唐的敌人又是突厥,日后到底是哪一支异族突起,还真的……”

说不好。

李世民沉吟片刻:“那要不,就都灭了?”

这话说的狂妄。

毕竟在贞观初年,大唐的情况还处于一个恢复期,远远到不了李世民口中随意的程度。

不过贞观群臣却不觉得自己的皇帝陛下在说笑。

魏征第一个上前谏言:“陛下,现在国家不定……”

李世民很惆怅:“朕也知道,可是爱卿,你看后世都这样了,咱们做前人的,不给他们多留点本钱……”

“……等缓一缓了再说不迟。”

听到天幕上的话,哪怕是魏征也说不出来不要打的话。

李世民高兴起来:“好!这几年我大唐先成长起来,然后再把周围的异族交到一番。

诸位,有没有信心!”

“有!”

而此时的大宋君臣已经懵了。

如果说开始的时候赵匡胤还有点不满为什么天幕上没有他老赵家的子孙,但是在听到陈曦和朱世珍的话之后,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偏安一隅!丢失了燕云十六州!称兄称臣!为保帝位不让臣子收复疆土!宋朝!!!

赵匡胤眼前一黑,差点从龙椅上滚下去。

“太医!快传太医!”

第三十个老祖宗很骄傲

赵匡胤晕倒之后,一群大臣们急的手忙脚乱,这下也顾不上什么殿前失仪了,连忙上前七手八脚的把赵匡胤扶起来,重新塞回龙椅上。

很快太医便跑了过来,迅速诊脉:“陛下的身体没什么大碍,只是气急攻心罢了。”

太医说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到底为什么赵匡胤会气急攻心。

说实话,他们听着也都挺气的。

尤其是宋朝初立,开国君臣们上上下下都还有着血气,并没有被长年累月的奢靡生活糜烂了心智,让他们对收复失地这件事情非常热衷,现在听说后世对宋朝的评价,可不是个顶个的血压高吗?

尤其是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现在就算是觉得自己一时间拿不回来,也没有让燕云十六州一直在外的想法,而是积极存钱,哪怕是日后能赎买回来呢。

结果现在突然被后世的人告知,他们的后代不光没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不说,还更加变本加厉,把其他的土地也让出去了?

这谁能忍啊!

被太医这么一说,一时间还没反映过来的大臣们也开始出现了头晕目眩的迹象,把太医忙了个半死。

一旁的赵光义看着这个乱象倒是稳定了不少。

他现在脑子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偏安一隅的赵氏后人们到底是他的后代,还是兄长的后代?

宋朝!

被每个人咬在牙尖磨了半天的一个名字,他们很想要知道具体的内容。

主要是这些人每个都是一个有作为皇帝的子孙,就算是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对这些事情没什么概念,可是在地府这么多年,听了那么多和自己子孙有关的事情,他们多少也知道一点了,自然更加生气。

如果能知道的具体一点就好了,虽然……

好像也做不了什么。

想到这里,老祖宗们又都有些泄气。

如果他们能把这里的消息传递出去就好了,也让后人们操操心,让那些有本事的后代们好好想想法子,避免这个情况。

这可都是他们的子民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