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节(1 / 2)

在龙椅上坐得笔直,看着下面的臣子,志得意满。

他这个成就,虽然是站在父皇的肩膀上得来的,但是也说明他做的不错是吧?

李世民也对自己的儿子感到非常满意,尤其是听到他在位的时候灭了高句丽,那就更满意了。

这个牛皮癣一样的国家,总算还是被消灭了,而且是在自己的儿子统治期间被消灭的,很好!非常好!

但是武则天却微微皱了皱眉。

接下来的话,估计不会太好了……

果不其然,陈曦顿了顿,脸上露出了遗憾的神色。

李昞紧张起来:【怎么,老夫这个后人,不是很好吗?】

陈曦叹了口气:【对李治不能要求太高,毕竟他不是三个千古一帝,唐王朝也不能连续出那么多的ssr。

能做到守成并且扩大疆土,就已经是很不错的皇帝了。

李治就是在所有的皇帝之中也算是在中上游的了。

不过史书评价,李治是“儒仁无远略”——这是《新唐书》说的。

虽然感觉宋朝的人没什么资格说唐朝的皇帝“儒仁无远略”,毕竟比“儒仁无远略”这点来说,没人能跟宋朝的皇帝相提并论的。

但是李治在有些时候,确实看起来好像有点冲动了的。】

【比如说在对突厥的方面。

是的,突厥虽然在李世民时期载歌载舞的,可汗都去长安成为了舞蹈团的一员,但是没多久他们就又觉得自己站起来了。

永徽元年时,高侃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

开耀元年,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兵叩边。

李治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曹怀舜、李文暕为副将,率兵讨伐。

两军相遇,阿史那伏念借助顺风攻击唐军,唐军被扰乱,曹怀舜等弃军逃走,唐军大败,死者不可胜数。

曹怀舜等收集散兵,并用金帛贿赂阿史那伏念,与之谈和,杀牛为盟。

阿史那伏念便撤兵,曹怀舜等得以回朝。】

【后来,裴行俭使用反间计,使得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相互猜忌,最终一同向裴行俭请罪,裴行俭许诺保阿史那伏念不死,于是突厥正式投降,裴行俭便带阿史那伏念回京师。

然而,裴炎嫉妒裴行俭的功劳,唆使李治诛杀阿史那伏念。

李治听信谗言,下令诛杀了阿史那伏念等西突厥降将54人。

裴行俭感叹说,恐怕杀降之后就不会再有人归附大唐了,于是称病不朝。

这样大规模地屠杀少数民族首领在唐朝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这种不讲策略的处置方法无疑给突厥贵族加紧分裂活动提供了借口。】

【裴行俭的话很快就应验了。

李治杀害归降的突厥可汗伏念后,次年突厥余党骨咄禄等人占领黑沙城造反,自立为可汗,建立后突厥政权,

同时将阿史德元珍等收入麾下,势力日趋壮大,乃入侵山西并州与单于府北境,杀害了岚州刺史王德茂,

又攻河北妫州,包围单于都护府,杀其司马张行师;

又攻河北蔚州,杀其刺史李思俭。

从此之后连年侵犯唐朝边境,李治只好让程务挺防守边疆。】

【还有吐蕃,

咸亨元年四月,吐蕃入侵西域十八州,攻陷安西都护府。

李治下令放弃安西四镇之地,同时派薛仁贵率兵十余万讨伐吐蕃,战于大非川,结果唐军战败,于是吐蕃进一步吞并了唐朝的吐谷浑之地。

李治又派姜恪征讨吐蕃,结果姜恪在途中病死,唐军无功而返。】

【仪凤三年,吐蕃与西突厥联兵进攻安西,

李治听信刘仁轨之言,派没有将帅之才的李敬玄率领十八万唐军与吐蕃将领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结果大败,副将刘审礼被吐蕃俘虏。

李治见到唐军多次战败,便咨询近臣,“朕未始擐甲履军,往者灭高丽、百济,比岁用师,中国骚然,朕至今悔之。今吐蕃内侵,盍为我谋?”

中书舍人刘祎之等具对,旦李治未能领悟,因而罢议。

仪凤四年,吐蕃赞普驾崩,李治派使者吊唁。

次年,吐蕃的赞婆、素和贵率兵三万进攻河源,进军唐朝的良非川。

李敬玄与吐蕃战于湟川,再度战败。

黑齿常之率三千精骑夜袭吐蕃军营,吐蕃才引兵退去。】

【这里除了要说李治眼光不远之外,还要说一下这里的大臣。

刘仁轨和李敬玄都是从太宗李世民时期便已经成为高官的大臣,各自都是有一定能力的。

不过两人政见时常不同,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谁对听谁的,或者说,谁有本事能说服皇帝李治那就听谁的。

但是李敬玄因为自己本身的出身,和自己三任妻子都是山东士族,在朝中势力极大,引起了李治的不满,

自己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