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节(2 / 2)

将种花和世界之间的距离拉开了,错过了提升的机会。

他同样也设立了不许太监干政的政策,但是因为他废除了宰相制度,后期这个也就相当于形同虚设了。

明朝中后期的宦官那可各个都是“青史留名”的,后世拿出来都能骂个三天三夜的那种。

还有把大明财政坑出了血的藩王制度……

只能说,人还是不要把自己想的太过无所不能,历史终究会证明你的狂妄自大是错误的。】

【但无论如何,朱元璋的生命还是在七十一岁的时候结束了。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

虽然对陈曦的许多话他都挺恼火的,觉得没有必要那么说,说出来有损他帝王的威严。

但是朱元璋也从陈曦的话中听到了许多以前听不到的东西。

很多话甚至马皇后和朱标都不会说,他们虽然是朱元璋最亲近的人,可是时代局限性,和身份的问题,有些话他们说不出来,有些话他们不能直说。

现在居然说完了,这让朱元璋多少有些失落。

他的时代,那么多年,腥风血雨有,风平浪静有,穷苦困顿有,富有天下有……

他偶尔回顾,都会觉得实在是太长了,但是在陈曦口中,居然这么短短的时间就说完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哎……”

不过很快朱元璋又机灵起来。

现在距离老马去世的时间也差不多了,标儿去世的时间还早,但是也不能忽视!

“太医,快传太医去给皇后请平安脉!”

至于朱标,等下朝了之后去看看也来得及。

指挥完之后,朱元璋暂时松了口气,继续看天幕。

这可是要说他们大明第二代皇帝了,也就是他孙子。

也不知道干得怎么样,毕竟现在朱允炆也才刚出生没多久,毛都没长齐,更不用说看性格了。

朱标也是一样的心情,也不知道他这个儿子怎么样啊……

他都没什么心思为早夭的长子伤心了。

【朱允炆,一个前半辈子运气比较好的人。

他本身是朱元璋的第三孙,明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生母为吕氏。

原本这个皇位是无论如何轮不到他的,但是朱标长子朱雄英早夭,原配常氏死后,朱允炆生母吕氏也得以扶正,朱允炆从而成为朱元璋嫡长孙。

之后他父亲朱标也在洪武二十五年患病去世,这才给了朱允炆登基的机会。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太子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

朱标病死后,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紧接着九月,朱允炆就被立为皇太孙了。】

【和自己的爷爷相比,朱允炆更像自己的父亲朱标多一点。

子朱标性格仁厚,对刑狱的判决多以减省为主,朱允炆也延续了朱标的宽大政策。

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向明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登基之后,朱允炆又把三位文臣引为心腹,

六月,命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共同参军国事,

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

同时下诏行宽仁之政,赦免有罪之人,蠲免百姓拖欠的赋税。

朱允炆还诏告天下,求贤访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赐给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资,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

同时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罹灾贫民,蠲免赋税等,又令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巡天下。】

【不过在另一件事上,朱允炆就没那么宽厚了。

那就是藩王。

在登基之前,朱允炆的便已经对藩王政策有所不满了。

因为在朱元璋时期,他已经将自己的儿子们大肆封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