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看出了朱元璋的想法,十分无奈的踹了他一脚。
有着宽大的衣袍遮盖,这一脚并没有让臣子们发现, 只有朱元璋意识到了。
朱元璋有点不服气, 他还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问题……
吧?
不过从后世人的态度来看,他们是并不赞同自己的想法的。
朱元璋很自信, 他当然不觉得自己会有错,但是在所有人都反对的时候, 朱元璋也不得不表示:
你们这帮愚蠢的人,都不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朕就算是改了一些政策,那也只是不想闹得太难看,并不是觉得你们就是对的!
希望你们这些愚蠢的百姓能懂!
【当然了,别以为这些拥护朱祁镇的人就有什么好下场了。
这个例子还是石亨,不过他也有些自找的味道。
朱祁镇复位后,认为石亨有首功,封其为忠国公,特加恩宠,言无不从。
基本上也就和当时的王振差不多吧,当然了,石亨对朱祁镇并没有王振对朱祁镇那么重要。
但是石亨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估计是觉得自己可以取代王振的地位了,
权欲膨胀,他的弟、侄家人冒功进官者50余人,其部下亲戚、朋友等攀亲骗官者多达4000余人。
京师大臣,常被他借故逐出朝廷。
他还收受贿赂,提升孙弘为太仆丞;陈汝言、萧璁等六人为郎中;刘本道为侍郎。
一时间,石亨势焰熏天,利令智昏,一些企图升官的人都拜在他的门下,时有“朱三千,龙八百”的歌谣。】
【他除了携私愤杀死坚持抗击外侮的于谦、范广等重要辅臣,把曾给他提过意见的给事中成章、御史甘泽等九人贬黜官职外,
还大兴冤狱,诬陷耿九畴、岳正入狱,将杨宣、张鹏赶至边关。
将朝廷文职巡抚全部撤换成武将充任。
他将一切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地干预朝政。
每日进见皇帝,即使不召见,也借故入宫。
他说的事情,只要朱祁镇稍有不从,便骤然变色。
出宫之后,还大张声势,鼓吹自已的权柄。
这种踩着皇帝来抬高自己的事儿,就算是王振也不敢干啊!
毕竟在这个时候,皇帝说话还是挺管用的。
我给你脸你兜着,并不代表你可以来打我的脸啊。】
石亨:“……”
他现在还没有这个感觉呢,毕竟他也没有做到这个份儿上。
但是按照石亨自己现在的理解来说,这么做的大臣那是不想活了吧?
你是皇帝亲爹吗皇帝这么惯着你?
他之前还不满王振呢,现在做的比王振还过分……
石亨眼前一黑。
【石亨这还不满意,曾经奏报朱祁镇,要朝廷给他祖墓立碑。
工部要石亨请敕有司建立,翰林院撰写碑文。
不过朱祁镇在这上面难得清醒,朱认为自成祖永乐年以来,朝廷没有为功臣祖宗立碑的先例,让其自立。
这边没能搞成,石亨很快就换了个思路。
在朱祁镇命有司为石亨修建府第的时候,石亨便趁机显摆自己,最后建成的府邸富丽堂皇程度超越了规矩。
连朱祁镇在翔凤楼上看见后,也惊问“此谁家府第”。
可以说,就连王爷们的王府都没有这么夸张了。
就连石亨的侄子封定远侯的石彪,骄横也和石亨一般。
他们叔侄两家拥有数万材官猛士,朝廷内外将帅半数是石家的门下,京城的人莫不侧目相视。】
【这样的行为终究还是会招致祸患的,
天顺三年秋,石亨受其侄子谋反和凌辱亲王罪株连,停止上朝参见,削官为民,并究治石亨朋党,悉数罢黜。
天顺四年正月,锦衣卫指挥使逯杲上奏石亨心怀叵测,与其侄孙石后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并与术士邹叔彝等制造妖言,蓄养无赖,伺机察看朝廷动静,图谋不轨。
朝廷重臣恨石亨专政跋扈,皆言不可轻饶。
朱祁镇下诏令石亨下狱,以谋反罪处斩,并没收其家资。
二月,石亨病死狱中,石彪、石后皆处斩。】
【但是这个时候,距离其夺门之变拥护朱祁镇上位,也不过过了三年多的时间。
但是怎么说呢,多行不义必自毙,于少保泉下有知,陷害自己的仇人得到这样的报应,应该也会有所欣慰的吧。】
陈曦说完之后叹了口气,【不过以于少保“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性格,恐怕也不会因为这个高兴。
他会感念在这段时间的百姓被石亨欺压的辛苦,他会痛苦这段时间的国家被石亨耽误,他可能还会后悔自己为什么会举荐这么一个垃圾吧。】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