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草小说>高辣小说>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32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5节(2 / 3)

,毕竟方沂岁数也不大。

如果是其他男星,一直到三十五岁都还可以扮嫩演美少年的,你怎么就不这样呢?

这种情形有点像刘一菲当年的粉丝,才刚看她演少女不久,她忽然就开始扎进文艺片,再也不演偶像剧了。

另一部分则猜测方沂可能会有战争相关的电影。共和时代在怀柔影视基地租借的巨型摄影棚还远远没有到期,而《十二生肖》据传已经接近杀青了,那么这个摄影棚显然接下来还有很大作用。

什么片子能接得住这种录影棚啊,爱情片是不太可能的。

灾难片?像吴白鸽一样的《太平轮》?弄个中国版《泰坦尼克号》?

还是《十二生肖2》?

仙侠片?

或者是战争片,肯定是战争片……能用得着录影棚的,也就这些了。

上个月方沂在导演表彰大会上,给姜纹说过自己下部片子的构想,那是个现代人穿越到朝战的战争电影。姜纹是个大嘴巴,几下就抖落出来,全圈子都知道了。

战争片这种片子,少说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角色的,当年卢川拍个《金陵!金陵!》都弄出好大阵仗,剧组远赴东京选角,提前一年各种明争暗抢就已经开始,媒体不间断报道。

方沂骤然接到不少老朋友电话,希望能在他接下来的片子中过把瘾。

民族感情】

这有缘由的,战争片毕竟是正经片子,而方沂的朋友圈大部分不混青春片,所以之前也不怎么找他。

朝战,新中国立国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陆续有导演试图还原那一场战争。

也许这场战争太富有艺术性,迄今而至,绝大部分朝战片都取得了不错的评分,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常规战争片。

最早是56年拍摄的《上甘岭》,改编自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八连战士和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这片子是任务片,而当时拍电影不计成本,因此接到拍摄任务的制片厂远赴边境实地考察,采访了数百位亲历战士,最终征用了两个营的兵力,挖坑筑道,尽可能还原了那一场战争。

片中的插曲《我的祖国》被誉为第二国歌。

64年又拍摄了电影《英雄儿女》,电影台词“向我开炮!”绝对能入选中国最重要的一百句影视剧台词之一。

60年电影《奇袭》,一毛钱一张的电影票,卖出了一个亿。

除了以上电影之外,还有反映军事后勤的电影《铁道卫士》《激战无名川》和《慧眼丹心》;反映装甲兵的《英雄坦克手》,反映绞杀战的《碧海红波》和《长空雄鹰》等等。

前辈其实已经把能拍的,能挖掘的全展现出来了,在上个时代达到了当时审美的艺术巅峰。随后中美进入到蜜月期,继而是数十年的经济建设期,不再鼓励拍摄此类电影。于是在艺术上和现实上,都陷入到了一个“朝战片”的真空期。

这个时间点在去年结束了,11年金鸡奖把最佳纪录片颁给了《冰雪长津湖》纪录片,也就是方沂拿到最佳导演的那一届。金鸡奖是偏爱主旋律的颁奖礼,其颁奖的电影似乎是代表了某种态度。

什么意思呢?

可能不会再不鼓励朝战片的拍摄了。

之所以用这种双重否定的模糊语句来描述,是因为本来也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这个尺度得创作者自己去摸索。如某编剧曾经想了个不错的点子,但是发觉这个点子可能会不通过,于是打电话直接找负责审查的朋友询问:

“我的故事有问题吗?”

“没问题。”

“那拍出来过不过呢?”

“不知道。”

“怎么会不知道呢?你都说没问题的东西,怎么会不知道呢?”

“因为我真的也不知道。”

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导演再去砸钱拍摄朝战了。现在有了转机,陆续有导演拿着本子尝试申请,希望能用今天的技术还原那一场战争。

曾经的朝战片是当时的艺术巅峰,但现在回头看自然有不少缺点,如人物塑造过于脸谱化,场面、特效、武器装备等等不够专业,尤其是对美军的还原上,已经不符合今天的商业战争片要求。

如果是其他人来拍,未必解决得了这些弊端,还不如不拍呢,别丢人现眼。

方沂已经证明过自己了,他最终在这一波申请潮中,是唯一一个拿到了拍摄许可的导演。

五月中旬,方沂去了通州一趟,看看base的特效制作阶段性成果。

负责人威廉在一处断网密闭空间内,给他看了制作出来的片源:

火红色的敞篷车风驰电挚,紧紧追在喷气式飞机翅膀底下。方沂控制敞篷车靠近,大哥成艰难的站起身,终于扒住了机翼边缘,猛地向上一跃。

飞机也就在此时达到飞行初速,开始抬升机头离开地面,大哥成抱住机翼往舱门爬过去。机腹下的方沂逐渐被甩开……

这一段是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