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开济、薛祥等人看向武将位置,对视了一眼。
奇了怪,算上今日,梁国公、江源伯已是第三天上朝了,这两个家伙到底在搞什么,每天起这么早过来排队,上了朝,又不发,你说你们来干嘛,在家多睡会不好吗?
李聚低着头看着脚面,脚拇指拱着靴子,心中嘀咕着:
蓝玉怎么还不跳出来说话,这可是第三天了,顾正臣给的最后期限。
总不能是在等自己开口吧?
我一个小小的伯爵,怎么敢跳出来与这些人为敌,要说,也是你蓝玉先说。
朝议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了,李聚心态有些不稳。
蓝玉压根没有开口的迹象,这可不行啊,万一顾正臣发飙,将事情闹大了,蓝玉能扛得住,自己可扛不住,李伯、杜嘉可还在顾正臣手中,那些证据是明摆着的……
终于,再无人奏事。
内侍见朱元璋看了过来,走出一步:“文武可还有事要奏?”
无事,就可以退朝了。
李聚看了一眼蓝玉,娘的,还没半点动静,咬牙走了出来,刚走出,就看到了蓝玉收回的脚。
我去——
心急了!
李聚咬牙切齿,暗骂蓝玉不是东西,你好歹快一点也行啊。
可事已至此,已不能不说了。
李聚行礼,喊道:“陛下,臣有本奏。”
“哦,讲。”
朱元璋有了精神。
李聚喉咙动了动,有些毅然决然的意味,开口道:“臣蒙陛下恩情,得封江源伯,自当为国事进。近日听闻先生讲起前朝之事,提到土地兼并之事,臣听后脊背发凉,夜不能寐,忧心不已,辗转反侧——”
朱元璋瞠目。
你他娘的什么时候会背这么多词了?
感情你前几日在朝堂上,嘴唇哆嗦,全都是在搞背诵去了。
开济凝眸,眯着眼看着李聚,这个家伙在搞什么?
他好像在说——土地兼并?
薛祥也茫然不已。
在这朝堂上,见过弹劾别人的,也见过揍别人的,谁他娘的见过,开口先噶自己一刀的?
户部尚书杨靖眯着眼,心头沉重。
土地兼并啊,这事,文官提过,地方官员也上奏过,不止一次,可没什么效果。
现在,勋贵跳出来了。
很显然,以李聚这种到处置地的货色,绝不可能悔过自新,他跳出来说这件事,显然是遇到了不可抗力。
是谁给他施压了?
镇国公?
还是——
杨靖看向龙椅上的朱元璋。
兵部尚书温祥卿嘴角带着几分笑意,并不在意。
土地兼并,确实有文官参与其中,但文官,说到底靠着的只是那么一点点俸禄,大家节衣缩食,有了点钱财,那也是悄悄地置地,多数还是买在老家了。
当然,买在金陵的也有,相对来说,少,而且动作不大。
可勋贵将官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如同疯了一般,嗷嗷地置地,这下子好了,折腾出事来了。
仔细想想也能理解,文官致仕之后是要回老家的,家里盖大院子,地多点,可以安享晚年,子孙也不愁吃穿用度。可这些伯爵不行,伯爵是有伯爵府的,而且还是世袭的,家就落户在金陵了……
这些人置地,自然是选在应天府最方便,周边也行,但再远,那就不好弄了,以后收租还要走一二百里路,多累人,管家也是人不是……
李聚在那嚷嚷着:“富者兼地数万顷亩,贫者无容足之居,这般事一旦发生,百姓就,不,是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如此一来,民不聊生,流民无数,江山社稷的根基便会动摇……”
“故此,臣恳请陛下,商议抑制土地兼并事宜,并写入大明律,以期确保万民有其田,不至佃户滚滚,百姓无依……”
蓝玉皱眉,这个家伙倒是准备得周全。
难为他一个武将,竟能说出文人的话。
南瑞伯府。
卢震正浅酌美酒,欣赏院子里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的海棠。
方氏摘下一朵海棠,轻声细语地对卢震道:“老爷,这花可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名,难得这院子里有如此多海棠。陆游曾有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
卢震心情舒畅:“什么神仙贵妃的,咱只知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