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在北宋当名医 第83节(2 / 3)

阿旭阿锦大包小包,许黟则是搬着桌子,很快就找到满意的位置。

一路上两个小的都很兴奋,这会把摊子支起来,听到许黟要放手让他们自己来卖,两人更高兴了。抬头望着人来人往的热闹集市,脸蛋红扑扑的开口吆喝。

“消食丸。”

“陈氏消食丸。”

“先到先得的陈氏消食丸,一包只要二十文。”

几句吆喝声响起,路过的的行人听到看过去,先是看到写着消食丸名字的幌子,而后看到是两个小孩,不由地诧异。

“你这卖的是真的陈氏消食丸?”

“济世堂都没有,你们会是真的吗?”

有人开口询问了,阿旭阿锦满口回答:“自然,这消食丸是我家郎君制的,保证童叟无欺。”

阿锦拆开一包,放在手心伸直手给他们看:“不信你们可闻闻,是和以前买的一样?”

那些人见状,就半信半疑地拿着在鼻尖稍闻,果真闻到熟悉的药香味。

“是真的。”他惊喜的喊出声。

随着这一声,其余几个人都凑过来闻个明白,发现真的是陈氏消食丸的味道,纷纷开口要买。

许黟没有掺和。

他坐在旁边的小凳子,撑着下巴看着阿旭阿锦高高兴兴地卖消食丸,乐得眉梢弯了弯。

第64章

在这里, 许黟不得不提一下什么是营销手段的重要性了。

要是开始的时候,只有许黟摆摊卖消食丸,那消食丸不会全县人人知晓。

他当初愿意卖给济世堂, 是因为它在县城医馆里的地位与知名度,分出一半的利挂靠到济世堂,是双赢的局面。而定售价,一是药价不能太高, 那他制消食丸的意义就有失初心, 二是为了以防有一天对方过河拆桥。

显然,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严大夫是个好大夫, 他背后的主家却早已经从医者世家转化成经商世家, 重心偏颇, 那么对严大夫和他的理念自然产生分歧。

决裂是必然的,但许黟不一定会输。

今天摆摊有这么多人围着买消食丸就是最好的证明。

人来人往,听到是卖陈氏消食丸的, 都会停下来看看问问。

有的是家里的小厮, 得了消息跑去主家问情况的,回来还会带着一串钱来买消食丸。

没多久,就有一个穿着富贵的中年男过来。他不是来买消食丸的,开口就是询问阿旭,制消食丸的大夫是谁。

阿旭哪见过这样的场面,下意识地就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看热闹的许黟。

那中年男顺着阿旭的目光看过来, 与许黟的目光对上。

许黟:“……”

他走过来,问道:“敢问这位小郎, 可是知道这制消食丸的是哪位大夫?”

许黟问他:“你找他是有何事?”

中年男看着他说道:“这位大夫能制得这一手消食丸, 想来医术高明。我家郎君的大哥儿有顽疾,迟迟不见好, 我是替我家郎君请这位大夫出诊的。”

说着,他见许黟面色,加了一句:“要是小郎知道这大夫身在何处,还望告知。”

许黟说:“县城里有不少医者,怎么还要寻一个不知下落的。”

中年男叹气,说县里有名的大夫都请了,就是治不好。连名声最好的陈大夫去看了,都说这病治不好,但他家郎君不放弃。

大哥儿是郎君的第一个孩子,模样俊俏,天资聪慧,不过八岁就已有人中龙凤之相。可大夫说,这孩子出生时就流汗不止,如今八岁依旧如此,是不成人之相。

相儿命长短法里,确实有“流汗不止,不成人”的说法,而且据这中年男所说,他家郎君的儿子,从小就性情好又聪敏过人,在古代里,这样的孩子是不利于成长的,大多数还会夭折。

毕竟“流汗不止”这个问题,有很多原因引起,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等多种原因,能让大夫们一致认为治不好的,许黟突然就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病了。

不过具体怎么样,还是要经过问诊才知道。

许黟道:“我就是制消食丸的大夫,在下姓许名黟,你可以直呼我的名字。”

中年男惊讶,这年轻后生竟就是制消食丸的大夫吗?

那也太年轻了。

他有些犹豫要不要带着许黟去往府里。

许黟也不着急,就跟他说:“你先问你家郎君,看他要不要我去府里出诊。”

中年男听了觉得有道理,问了许黟家的地址后,便急匆匆地离开人群里。

许黟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又看了看阿旭他们,今日带来的消食丸卖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该回去了。

他起身,弹了弹有些发皱的袍衣。

……

牛车悠悠地回到南街石井巷。

这会快要到吃午时了,许黟就让刘伯留下,跟着他们一块吃饭。

许黟对阿旭道:“我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