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3章(1 / 2)

而新任的刺史也在出发的路上,不是杨谙的任何子侄,是跟随他多年的一个言官。

非常能说,是杨谙的代言人,完全不分是非黑白,非常让杨谙放心的一个人。

而杨三太爷的死,杨谙虽然嘴上不承认,但是行动却表达的清清楚楚。

没有谥号,没有追封,杨三太爷只是一个富家翁,只能按平民的规格下葬。

杨氏族人慌了神,以往所有去世的杨氏老人,杨谙都向皇帝亲自请封的。

兵部尚书直接被丁忧,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有夫人不甘心,递了帖子给皇后,也是石沉大海。

开玩笑,皇后在亲儿子这里都是偏心父亲的,何况其他远亲。

太子也收到闻人图的信,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他静观其变,不插手杨家最近的事,以防适得其反。

杨谙这一番不留情面的样子,本想让杨氏族人识趣,知道离了他杨谙,什么都不是。

可是,人都是有逆反心理,更别提一群已经被捧得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特别是杨丞科,他在心里怀疑爷爷的死因。

每天围着一群人伺候的人,怎么会突然摔死。

所以,杨家人表面都被杨谙吓到了,唯唯诺诺,但是私底下却是恨急了。

从来没想过送女孩进宫,和皇后争宠的人,开始在族里找漂亮的女孩子了。

京城的事发展迅速,姜初都不知道,他没收到信,季师爷也还没收到信。

所以姜初很自在的在县衙,每天就读读书,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大人,赋税已经全部收好了,何时送去淮阳?”孔华抱着厚厚的册子来找姜初。

“等新刺史来吧!”姜初今天早上才收到消息,杨丞科回京城了,就是不知道原因,不过,刺史肯定是要换人了。

“唉,就是不知道换了刺史,减免三成赋税的事还作不作数。”姜初叹气,三成,不少了。

可以支援太子了,姜初一回来就问了戚御史的事,结果很让人无奈,那个时候的太子,刚及冠。

手上才有了一点势力,至于兵权,一点没有,他根本救不了戚家人。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太子才开始偷偷摸摸养兵的。

“新刺史只能是杨太傅信任的人,对大人一定会友好的,所以,减免希望很大,到时候大人哭一下穷,青州才经历瘟疫不久,新刺史会理解的。”孔华道。

“不知道京城怎么样了?信刺史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姜初好奇极了。

孔华摇头,“京城应该这段时间比较混乱,太子也传递很少的消息,不过我有写信去打听了。”就像杨珛的事,他们居然一个都不知道。

太子不是不传信,是太忙了,长清大师要杨谙让淮阳修河道,杨谙嘴里答应,但是不行动,因为耗资巨大。

太子没办法,整天缠着皇帝,皇帝更小气,他觉得长清大师危言耸听,明明淮阳河道很稳健。

长公主也来劝父皇,最疼爱的大女儿天天来求,皇帝只能给杨谙下令。

为此杨谙还怀疑了一下长清大师,但是被长清大师以佛爱万民,不得已为之,说服了。

就吩咐人去安排修河道的事,只等新刺史一上任就动手。

而这个时候,青州和附近的河道已经修好了,赶在入冬前,才不伤人。

不然冬天修河道,是会死很多人的。

姜初和孔华说完赋税的事,孔华又提醒,“大人,已经快到九月了。”

姜初一时没反应过来,疑惑的看着孔华。

“秋后了。”孔华道。

姜初恍然大悟,牢里的一帮人可以上路了啊!大川都抱怨几次,这段时间,牢房伙食支出,太费钱了。

姜初就翻着年历,找日子,她感叹:“没想到,我居然第一次翻年历,就是帮人找死期。对了,要是我找的日子天气不好怎么办?”

孔华笑道,“大人放心,未来半个月都是好天气,我找人看过了。”

孔华也很上心,毕竟牢里的伙食费,每次都是他在批,已经是目前县衙,最大的一笔支出了。

姜初意味深长的看了孔华一眼,指了指,“就这天吧!”

九月初六,离现在已经只有九天了。

县衙很快准备公告,在行刑前三天贴出了告示。

一时间青州沸腾了,奔走相告,多少人盼着这些人死呢!特别是张家。

百姓们开始存烂菜叶,至于臭鸡蛋,不好意思,没有,家里穷,怎么可能会把鸡蛋放坏。

一时间,大家讨论的话题都变成了,你准备了什么东西丢人。

唯一的刽子手也很紧张,他已经很久没有正经砍过犯人了,一次这么多,他吓得直接来找姜初。

第103章 血流成河

“大人,小的不行的,午时那点时间,我哪里砍得了这么多人,而且,刀也受不住吧!”刽子手牛壮一脸局促的看着姜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