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慈云寺捐一两香油钱能吃四五天,庙里头斋菜做的也好,甄家阿婆最喜欢来,有的吃有的住,还能与一般年纪的阿婆论家常。
“阿婆,回家了——”宝珠下车来扶甄阿婆。
甄阿婆笑着同边上一般年纪的阿婆挥手,“下月说是春菜斋,咱们还一道过来啊。”
“你家里车到了啊?”那阿婆笑着握住甄阿婆的手,嘴里说的是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话,“车到了你就先走吧,我家大郎一会也该来接了。”
“下月圆慧师父回来,他做的素三丝最好吃,再来吃阿——”
甄阿婆上了车,又同那位阿婆挥挥手,驴车慢悠悠从慈云寺往西市坊去。甄阿婆一路说着庙里见闻,阿桃专心听着也不打断,这些话阿婆她回去还要同家里人再说一遍的。
今儿宝珠不在食店,花婆子像是算准一般来了。
徐氏见人来没露出半个笑模样,不过这花婆子脸皮也厚,立在柜台边自顾自笑,也不管徐氏冷脸。
有人来结账这虔婆笑的食客都觉得悚然,等客人走了她又拍拍徐氏的肩,“要我说,你家三娘天仙般的人,若说个普通人家,日日抹桌洗碗实在辛苦劳累……”
徐大娘想到宝珠昨儿说的话,便欲打听着婆子是替哪家来说和,
“花大妈你这话说的,嫁去哪家不得辛苦劳累,宝珠还小,便教她在家多享几年福罢!”
花大妈眼珠儿一转,笑的龇牙,“这孙官人家中奴仆成百上千,那官人又是个疼人的,断不会叫你家三娘吃苦,到时有这么个牛气的女婿,你还开个甚的食店,只管日日在家吃喝享乐岂不快活——”
徐氏一听这孙大官人,心当即凉了半截,这孙家整个姑苏城哪个不知哪家不晓。
那孙家老太爷乃是景阳伯,虽说爵位到他
这一辈已不能承袭,可孙家大房老爷早早入仕,如今在任两浙转运副使,二老爷看着只是花银钱在衙门典了个小官,在平头百姓这儿却是顶了天的存在。
作者有话说:
----------------------
第3章
至于花婆子口中的孙大官人便是孙家二房老爷长子,顶有名的浑人,去岁犯了事打死个人,苦主告去衙门,审案时衙门口围的水泄不通,末了找个家丁替了罪,那孙大官人只关了两天便叫放出来了,那家丁倒是牵连的没了性命。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街头巷尾连茶馆说书的都将这事儿编了书来讲,可外头风言风语碍不着孙家身价,这位孙大官人自那行事愈发猖狂的没边,本就是秦楼楚馆的常客,后面更是看上哪家姑娘便要强抢,连那已有夫家的妇人都要强占,家中姨娘妾室一双手都数不清,更遑论外头还包了甚些个粉头戏子。
徐氏是个一点就的炮仗性子,一听她说是这个孙家,登时脸便忍不住抽搐,一双拳更是捏的死紧。
花婆子见徐娘子脸眼可见的沉了下去,摆了摆手,“外头传言都是人家编排出来的瞎话,孙大官人再好不过的人,你家姐儿跟他只有享福的份儿。”
若不是当着面,这虔婆又有孙家保着,徐氏怕是要一口唾沫飞出去了,去年衙门审案她就在看热闹,这花婆子还敢这般闭眼胡沁。
“去岁闹出的那一桩事儿,跟咱们大官人可没甚干系,只是底下人借着官人名头生事罢了,你也晓得,底下人犯事,做主子的哪里还有功夫时刻盯着不是?”
花婆子办这种差事最有一套,恩威并施之下,哪个良家说不动。若是亲娘说不动便去找亲爹,亲爹说不动再威胁,要么答应,要么没命,棍棒底下总能逼人就范,若不想一大家子都折进去,便老老实实应了她。
花婆子话里带上几分威胁,“再说,那等人家极要里面,寻常孙大官人是再好不过的人,可真要得罪他,他也是有几分脾气在的。”
徐氏笑,“你老人家言重了,咱们小门小户的,与那孙家做亲实在不合适,还是那句话,三娘年纪小,我们舍不得,她大哥二哥都没娶亲,她怎好先聘出去,女儿家是娇客,我家也没到那等缺衣少食的田地,必定是要多留几年的,若到那时孙大官人再想提亲,再做商量也不迟。”
花婆子知道徐氏当家,从徐氏这儿劝不成,这事儿大抵好言相商是谈不拢了,原先的摆起好脸也懒得摆了,言语之中夹枪带棒,
“你家开了两间食店,在咱们平江府也算殷实人家,只是再有些家资又如何,有房在京做官的亲戚又如何?远及不上孙家门槛儿,孙大官人瞧上了你家姐儿是抬举,你当真不识抬举,吃亏的是你自个儿。”
“什么吃不吃亏的,您也说了,那等人家远不是我们这小门小户能攀附上的。”徐氏低头看账簿,再不抬头了,她心里也道不好,无论如何这梁子得结下了。
“既如此,你们便好自为之吧。”她早也打听过,这甄家惯是徐氏做主,既说不动徐氏,也不必多费口舌,更不必几次三番来低声下气来说和,叫甄家晓得其中利害,自然有她来求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