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9章(2 / 2)

流言蜚语,又见到了儿子带来的据说是魏嫔安插在市井之中的线人。

后宫妃嫔出不了宫,她们在宫外的线人通常主要来源于家族培养。

这个名叫赵盛的线人,便是魏嫔的爹安临伯早年替其养在民间的线人之一。

安临伯去年因着睿王的事被褫夺了爵位,一家子老小都被逐出了京。

但他们放在城内的暗人并没有被完全肃清,只不过魏家的人不是死士。

随着睿王倒台,魏嫔失宠势弱。

留在京的这批人有一部分已经不干了,剩下的另一部分则分散在各处。

而赵盛做魏家的线人有十来年了,他忠于魏嫔的原因在于魏家对他有恩。

便不细述。

只他到底也有自己的家。

之前没被抓到时就不说,昨晚被太子的人逮了个猝不及防后,为了家里人考虑他就把魏嫔供出来了。

据赵盛所说。

他是在今年正月底接到了魏嫔递出来的消息,主要是负责查宋良娣。

当然那时候宋良娣还是宋昭训。

赵盛说他会找到董家,纯粹是个意外。

就是那日外出调查时在一条小巷子,听到一对哭闹的年轻夫妻吵嚷着一个和宋良娣名讳相似的名字。

赵盛便顺着那二人查下去了。

之后从董家妇人陈月娥口中,得知了不少宋良娣当初做他家童养媳的事。

赵盛将消息递给魏嫔。

魏嫔给了他两个任务,一则让他说服董家人在她需得他们时出来作证。

其二便是将消息放给京城各地的混混流氓、乞丐、行脚小贩这类人。

前者赵盛自己做了,后一件事他则花银子叫了一些人替他跑腿。

这也是骆峋与槛儿说此时要想完全遏制流言已经晚了的重要原因。

关联的人太多,连赵盛都不清楚他找的人具体把消息传给了哪些人。

尤其像是混混、乞丐这类人都是一个群体,偏平时又并没聚在一起。

而按赵盛的说法。

他们其实前几天就在传小道消息了,只当时集中在外城,今早才开始往城里传。

流言传得这么快,究其原因一是魏嫔花的银子多,二是还有别的线人在推动。

但赵盛并不知另外的线人是谁,他也只负责宋良娣和董家的这件事。

至于西山盗坟盗尸的事。

赵盛去了半条命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等赵盛被锦衣卫带走。

骆峋来到元隆帝面前。

“父皇,宋氏虽出身微寒却自来谨守本分,其入宫之时不过垂髫之龄,其人其家世清白与否当年内务府皆有记载。

其侍奉儿臣之前,亦有郑氏命人验身。

后其有孕至生产,太医院皆有脉案在册,曜哥儿实乃宋氏与儿臣亲生。”

“请父皇明鉴。”

第218章 (合章)元隆帝vs魏嫔,太子:宋氏聪慧。

元隆帝不明鉴。

他甚至不用鉴,就知道曜哥儿是他亲孙子。

因为曜哥儿除了嘴巴,其他地方跟儿子小时候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单他与皇后清楚此事,并不足以平息外界的流言。

需拿出确切的证据证明曜哥儿乃太子亲生,亦或是证明这两起流言皆乃魏嫔所为,才能控制住目前的局势。

想起魏嫔,元隆帝发出一声冷笑。

“她倒是会钻空子,身在后宫还在神不知鬼不觉把人的坟给掘了。”

骆峋抿唇。

垂在身子两侧的手渐渐攥成拳。

元隆帝看看儿子。

沉默片刻,他道:“你与你后院的女人如何相处朕不过问,但关于你无法人道的传言,你可有要何说?”

骆峋没别的要说。

纵使父皇现今待他一如幼年,他也不准备将自身隐疾之事尽数告知。

即便父皇可能对此有所了解,骆峋也不会承认,没有意义是其一。

其二,他要为自己留后路。

所以对上父皇审视的目光,骆峋不躲不闪,沉着道:“曜哥儿为儿臣亲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