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新唐书》中则是这么记载此事:
上官仪劝李治废后,李治让他草拟诏书废后。
有人把这事告诉武则天,武则天就找李治申辩,然后——
“帝羞缩,待之如初”。
划重点:
“羞缩”。
担忧皇后依旧心中愤懑,李治还把责任推给上官仪:“是皆上官仪教我!”
于是武则天让许敬宗构陷上官仪,把他给杀了。
【李世民:!!!】
【李世民:雉奴,是阿耶的错呜……】
李世民当即就红了眼眶,泪水无法自抑。
这一刹那,他立即就想到雉奴十六岁上朝,十七岁就留守定州。
以及他给雉奴留下的那些国政上的隐患。
定是雉奴操劳过度,才会年仅三十三岁就风疾发作!
【李治:不是阿耶的错,皆因儿臣体弱……呜……】
李治看不得阿耶为他而泣,亦是悲从中来。
【秦念:二凤,你倒不必愧疚。虽然李治的风疾这么早发作可能跟你有关,但武曌也是你留给他的啊。】
【武曌:……】
【李治:……】
【赵匡胤:咳咳咳!】
赵匡胤真不是故意发声,他是正在喝茶被呛到了!
【李世民:她是哪家的女儿?朕将为她和雉奴赐婚!】
李世民隐隐察觉出不对。
但他还是决定先为雉奴定下婚事。
此时他甚至开始自我安慰:
武曌虽然篡位,但终究会将皇位传回李唐。
既然如此,不若早些让她嫁给雉奴,为雉奴分担国事,或许雉奴就不会过早风疾发作。
若是雉奴无疾,就不会有禅让的想法!
【朱元璋:武曌本是你的妃嫔。】
【李世民:……?】
李世民懵了。
他看到了什么?
【刘彻:嗯?】
【刘邦:这是史实,还是宋朝编造的伪史?】
【秦念:李治,这是史实吗?】
秦念相当恶劣。
这种事情当然要迫害“当事人”啊!
【李治:……】
【李世民:??!】
长孙皇后郑重请出了戒尺。
李承乾默默放下了弟弟。
小李治虽然还搞不懂大人究竟在说什么,但看得懂母后的脸色。
“兄,救、救救雉奴!”
被弟弟抱着腿的李承乾纠结片刻,再度抱起弟弟——
递给了母后。
【刘彻:真是令朕开了眼界!】
之前看宋朝造谣李世民娶弟媳时,刘彻已经震惊过一次。
结果那是假的。
这李治才是真的娶了其父的妃嫔?
还立为皇后,甚至欲要禅让。
最终武曌还篡位登基,位列声誉榜前九!
刘彻不能不为之惊叹。
【秦念:甚至是在二凤还活着的时候,两人就已经勾搭上了。】
第90章
秦念说李治和武曌在李世民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勾搭上, 是因为《旧唐书》记载:
“初,武皇后贞观末随太宗嫔御居于感业寺,后及左右数为之言, 高宗由是复召入宫,立为昭仪。”
武曌在贞观末年住在感业寺,皇后及身边的人帮她说话,于是李治将她召入宫中立为昭仪。
李治与武曌相爱且王皇后知情,就发生在唐太宗死之前或唐太宗死后的半年内。
这两者怎么看都是后者更离谱。
而《唐会要》的记载则更加直接:“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上因忌日行香, 见之。武氏泣, 上亦潸然。”
直接定论李治当太子时, 这两人就已互生情愫。
【李治:……】
要问李治做的最惭愧的事情是什么,当然就是此事。
如今被后世秦皇昭告天下,甚至昭告历朝历代……
李治只疑惑面对如此令人头疼的现实,为何风疾还没发作。
他实在不想面对这个现实。
【李世民:……】
再怎么爱子, 他也不可能接受这种事。
此刻只觉荒谬!
他的雉奴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朝堂诸公皆无言。
此时的太子才三岁, 就连魏征也不可能去谏言三岁的太子不应觊觎陛下的妃嫔。
不过他们不必担忧太子的教育问题——
李承乾实在不忍看弟弟被母后按在膝上教训的画面, 于是移开视线,只看天幕。
【武曌:……】
武曌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父子两亡夫。
她以为这会是她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