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6章(1 / 2)

卫青连忙劝阻陛下,与秦念争执毫无胜算可言!

再见“一家三口”之说,卫青只能懊悔于自己的松懈,竟是忘了要及时劝阻陛下。

霍去病同样懊恼,他没想到话题突然就转至于此。

此后当更加谨慎才是。

【秦念:嗯?】

【刘彻:……】

刘庄震惊不已。

秦念是女子?

刘庄再度看向民心榜,确定榜首就是秦念。

她……她居然是女子?!

震惊之余,刘庄还很疑惑“一家三口”又是何意。

怎么“刘小猪”、“晚年发癫”之说都没有激怒武帝,“一家三口”却让武帝为之失态?

【刘秀:阳儿,慎言。】

【刘庄:……儿臣知道了。】

刘秀也很是无奈。

他此前就提醒阳儿慎言,显然阳儿并没有听进去。

可见阳儿长大之后,心性也未能变得沉稳。

好在看声誉榜与民心榜的排名,阳儿是毋庸置疑的明君。

【武曌:秦皇认为当如何提防晚年昏聩?】

考虑到李隆基的晚年昏聩,武曌拉回话题。

两个李隆基现在都不在“嘉宾组”,但都在“观众组”,应看得到天幕所言。

倘若太平遗传了她的长寿,此法也能用得上。

【秦念:晚年昏聩分两种:一是心境发生变化,比如李隆基这样贪图享乐、又比如刘彘这样疑神疑鬼把太子当政敌整。】

【刘邦:哈哈哈……咳。】

这次刘邦是真没忍住。

其实之前刘庄问“刘小猪”时,刘邦就已经笑出声。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并未将笑声现于天幕。

但刘邦没想到秦念这都没放过刘彻,这句“把太子当政敌”也着实精辟,一时不察竟是对着天幕笑出来。

也是知道因天幕之故,刘彻当不会再行此事,刘邦才能如此发笑。

【刘彻:……】

刘彻纵有与秦念理论之心——

秦念这般讥讽于他,又怎知她自己晚年会不会昏庸?

可当看到高祖皇帝的笑声,刘彻就只能绷着脸一言不发。

【刘邦:秦皇,这种心境上的变化,又当如何预防?】

【秦念:四十五岁以后,把晚年昏聩误国的国君历史收录一册,每日看一遍警醒自身。但能不能警醒那得看皇帝自己,铁了心要当昏君,谁也拦不住。】

【刘邦:此话有理。这第二种晚年昏聩又是如何?】

想到秦念对自己的评价是“从未忘记自己出身布衣”,刘邦知道自己必然没有晚年昏聩的问题。

故而才能如此随意地加以问询。

【秦念:第二种是病理问题,年龄越大越容易患老年痴呆症:症状初期体现为健忘,很快就会性情大变,不久后发展成痴呆。】

秦念印象中好像没有哪个皇帝患这种病,因为古代皇帝普遍短寿。

——野史上有传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有健忘症状,但毕竟正史没记录。

高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刺杀事件频发、不良生活习惯、近亲结婚、医疗条件有限都是原因。

但按照天幕设定,有着她的发言,各朝皇帝的平均寿命肯定会得到提升。

那就得提防老年痴呆症。

【武曌:可有治疗之法?】

作为群里最长寿的皇帝,武曌却并不担忧自身。

毕竟她若是患有此症,在她的话题时,秦念应当会提及。

没提就是没患病。

但武曌知道有大臣的父母患“不善言、不慧”之症,与秦念所言极为相似。

想必民间也有不少老者患此症。

【秦念:这种病目前也属于无药可治的绝症。一旦出现健忘症状,应尽快退位当太上皇,不再操劳、规范作息、多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市集走动,能够减缓病情发展的速度。】

秦念对老年痴呆症的科普并非严格按照网上搜索的结果进行总结,而是进行了一定改编。

比如“不再操劳、规范作息、多去人多的地方走动”其实都是指向“退位养老”。

对于皇帝来说,唯一能与权力并重的大约就是自己的性命。

“痴呆”虽然不是死亡,但距死亡也不远。

有她铺的这个台阶,同事们剧本里如果出现长寿后老年痴呆的皇帝,就有可能尽快退位。

………

“这原来是老年痴呆症?”

孙思邈连忙记下这一病症及缓解之法。

他行医多年,自是遇到不少这种症状的病患,医书上虽言针灸之法可治,实则并不能治愈。

就连后世秦皇也称之为“绝症”?

不过孙思邈并不沮丧,秦皇说过她兴建医学院的时间不长,或许以后就能找出治疗之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