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这样,那他需要出的就真的是一个名头而已了。
第779章
是魏家两位已经出阁的姑奶奶和一个小姑娘倡议的, 又有魏家嫡长子出面张罗。魏大人肯定是得出全力撑着这事儿了。
这可比当初有保留的支持自己有力多了。
王山长也是毫不怀疑楹在不久的将来,还会重回朝堂掌权的人。
当初东山书院初办,和有朝廷支持、底蕴深厚的国子监完全没得比。
朝中包括他父兄都很不看好。他找不到外援的时候, 把六部的人都扒拉了一遍, 发现其中唯一可能对他有所支持的便是里头的‘年轻人’——礼部侍郎魏楹。
其他老人家都不赞成私人办学,分走国子监的生源。他父兄也担心阻力太大, 没有表态。
东山书院以中进士的比率高为噱头,自然离不开朝廷的支持, 完全野路子肯定不行。
而礼部又是负责科考的,魏楹暗地里的支持, 对他最初开办东山书院的助力就相当大了。
今日要是旁人让他出面办女学, 他出于种种考虑,尤其是不能让女学影响东山书院本身,那都只会有拒绝一个答案。
但写信的是魏大人, 他就不好一口回绝了。
这会儿再听傅清明说及小包子的志向, 也觉得这可能是魏大人给嫡长子找的锻炼机会, 同时又满足妹子、闺女的希望。
反正事情都有魏家的嫡长子出面,背后站着的就是魏大人。再想想这倡议的人里还有醇亲王妃。
这可是只在太后、皇后还有一品宫妃之下的人物。做起事来自然是比普通人方便许多。
当年的慈心会刚开办的时候, 也是不成气候。如今就连太子和平王夺嫡, 都将之当成一块肥肉不肯放过。
这女学说不得也真能红红火火的办起来。
这件事魏大人讨好了夫人、女儿和妹子,自己也能讨好媳妇和闺女啊。
傅清明看出王山长有些心动, 便不再说了。还是得王山长自己拿定最后的主意才成。
这样将来万一有什么,也不至于怪到他、怪到魏家头上。
到时候就是嘴上不说,心头怕是也要想一想的。
不过,这样就要王山长下最后的决心还是不能。他沉吟一番道:“嗯, 今天你说的我会好生想想的。”
傅清明边起身告退了,他尽力了!就算事情不成, 以后小豆沙回来也不能抱怨他的。
他刚回到住处,信哥、宁哥还有林淳就都找来了。
傅清明可不是来勤工俭学的,他就是来读书顺便积攒人脉。
为了省事儿,他就住的是单间,甚至还是单门独院。吃的也从来都是单锅小炒。
书童也带来了,所以平日他是一应杂事都不管的。日子过得比小包子、小馒头去年的时候可风光多了。
“清明叔,山长找你什么事儿啊?”信哥一进门就问道。
这儿如今已经是他们几个,还有一些和傅清明走得近的学子每次聚会的固定地点了。
傅清明温和一笑,“放心,不是为什么旁的事儿。就是小豆沙心血来潮抱怨东山书院不开女学。然后醇亲王妃和小芝麻就动了心思,想要倡办女学。两人鼓动了表姐夫给王山长写信,请他牵头。方才王山长就找我去说这件事。我便告诉了他小包子的志向,就是要做一个成功的办学人。”
信哥松口气,原来是为这个啊。
他们还担心是之前清明叔和苏相公子发生口角,山长要让他们退让呢。
不过这倡办女学倒像是自家的姑姑、姐妹能干出来的事儿。
别说她们天天在大伯母身边耳濡目染的了。
就连他娘这些年在慈心会做事,在家都时不时会念叨几句女人也不是只能在内宅打转的。
小豆沙带着女先生们出京,娘就抱怨给妹妹找不到那么好的女先生了。
如果女学开办起来,让曦姐儿也来上课。
反正小豆沙肯定是要来的,到时候彼此也有个伴。
小姑姑和小芝麻姐姐她们倡办,请的女先生肯定不赖。
林淳想了想道:“就在东山书院办么?那书院的人还有心思读书啊?”男女大防什么的,又怎么办呢?
傅清明道:“这些信里都考虑到了。东山书院山的另一面不是还空着么,到时候中间拦断在那边修学舍就好。而且,女学的入学年纪定在七岁,毕业在十二岁左右,甚至个别可能更早。这应该也不会搞得大家没心思读书才是。”
七岁,这分明就是为小豆沙预备的入学年龄啊。
宁哥挠头,“听起来好像挺不错的样子。我在东山书院读书,过年回去就跟衣锦还乡似的。大人们都觉得我半只脚已经跨入官场似的。如果东山女学办起来,也能有这样的效果就好了。当然,女孩儿不能科考做官。但从这里头出去的,如果都是像大嫂、小芝麻姐姐那样厉害的人,那肯定一家有女百家求啊。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