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清明叔好像又开朗了些,看来说他在书院混得风生水起不是空话啊。
小包子又朝林淳叫了一声‘表哥——’,林淳点点头,“表弟——”
林淳来了之后发现几人之中就自己年岁最大,却还读的是预科班。而且还是靠祖父的余荫和姑父的面子才能入学。
他如今就和一年前的宁哥差不多,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不过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这样明年不管去哪家书院,他应该都不成问题。
宁哥不服的道:“那个见色眼开的小丫头!就没惦记下我啊?”
几人在台阶上说了几句,傅清明道:“好了,我们进去了。你们也赶紧过去,别让山长和师母久等。一会儿如果时间晚了,不用再过来。反正你回京了,见面机会还多。再有十天就是归宿假了。”
小包子进去后,给王山长、王师母见礼。
待他坐下,王师母道:“流年啊,你母亲真是太客气了。”
“我娘说家中子弟在此求学,师母对我们的衣食住行关怀备至。她让我给您捎些各地土仪回来,这都是该当的。”
王师母笑道:“那我就不客气的收下了。”
小包子转向王山长道:“学生今日便是为筹办女学的事来山长这里请教的。父亲遣学生回来协助山长。”
王山长摆摆手,“什么修校舍、招聘教习、招学生那些都是后一步的事了。此事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要做的首先是取得各方支持。宫里、一众文官还有社会名士。这个上头,借重魏家的地方多着呢。不过我只是挂名牵头,倒是可以心安理得。”
小包子道:“魏家理应出力的。”
第789章
王山长押了一口茶, 又徐徐开口,“宫里呢,我明日去递牌子, 你同我一道先去东宫求见太子殿下, 把这事同他说说。然后再通过殿下和皇上去说说。还有后妃处也得说通。芙叶郡主那里你去请她帮忙出个面。皇后处大概要靠镇国侯了。贤妃娘娘听说即将临盆,那就不去打扰她了。平王的母妃淑妃估计也争取不了。至于文官, 如今百官之首的苏相,比较老成谋国, 怕是不肯玉成。社会名士,这也需要你作为魏大人嫡长子去一一说服。所以啊, 我在信中才会催着你赶紧回来。你不是回来协助我, 这事儿你唱主角。我顶多给你支支招、帮衬帮衬。”
“山长肯出头挂名,已经是在帮助学生了。何况这个过程,学生还能在您这里学去不少东西呢。”
“好, 那咱们先打通各处关节吧。下一步就等各处神仙基本点头再说。女学不同男学, 实在是阻力重重。这对老夫, 其实也是个挑战。”
“是。”
王山长这个事资金什么的倒不是问题。醇亲王府有银子,魏府有银子, 就是徐家那也是江南大户。
而且魏家大姑奶奶当年可是十里红妆进的门, 自己的嫁妆都很可观了。
先生也不是大问题,一开始学生肯定多不了, 相应的先生也不需要多了。魏家之前给他们四姑娘聘的女先生,有好几个就很不错嘛。
学生不多更不是问题,他的意思一开始就只办个小规模的。
等到运行一段时日让那些老冬烘、教条先生看到,其实无伤大雅也不损风化。接下来再扩大不迟。一开始人少些更便于管理呢。
王山长把这些也给小包子一一说了, 他听得点头不已。看来山长也不只是挂名,其实还是为此考虑了不少的。
然后王山长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脸色也更加严肃起来。
小包子知道王山长怕是要就京城的形势和他说一说。
书院清议本来就是传统,而且处在山长如今举足轻重的位置,早就被卷进去了。
而自己身为爹的嫡长子,本来就不是能够一心只读圣贤书的。
王山长放下茶盏道:“最近京里风传魏大人在外行走,是替皇上与太子稽查百官。时不时就有加急折子送进宫。这事儿是真的?”
就为这,苏相怕是更加忌惮魏大人了。
原本以为他离京带着妻儿老小四处游玩,之后就会渐渐淡化影响。
如此一来,可成了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而且这在在显示了皇帝和太子对魏楹的信任一如既往。
什么时候一个回马枪说不定就杀回来了!
“其实也说不上稽查,只是临行太子让爹在外四处看看。爹看到了一些事儿,就不好藏着掖着,写了些信给太子。至于说加急,那是因为我们在一处往往呆不了多久。如果不寄加急的信,那等回信到了说不定我们已经离开了。”小包子解释道。
王山长道:“其实也差不多了。魏大人是什么人啊,他信里一句话的效力,不下于吏部尚书给的三年考评。”
用沈寄的话说,这个存在感刷地那是杠杠滴啊!当然,她如今恐怕也成了苏夫人心头的一根刺。
不过,相位什么的咱不说了。
可慈心会会首,她还非得抢回来不可。要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