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这人,没上过学,却爱装文化人。给他打电话,他的第一句话永远是“你好”,还喜欢用“请说”这俩字。实际上,老头儿肚子里没有墨水,最大的毛病是酒品不好,喝了酒混不吝,这会儿他一身劣质酒气,中午至少喝了一斤。
与杨林一起来的另外几个大爷大娘的声音倒没有这么大,他们平时也不见得和杨林关系有多好,这会儿不过是为了共同利益抱团。他们之所以敢来找方忆,一方面是因为她打电话时透露出采摘葡萄的日薪三百,比前面那个李老板开得高,让人心动。另一方面,觉得方忆一个从城市来的年轻女人,肯定脸皮很薄,大家多在她面前诉说两句生活不易,她心一软也就松口了。
李野正要说话,方忆已经平静地开口:“葡萄园使用了大家的土地,每年都会付一大笔租金,没有占你们的便宜。我也是从各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大伙儿已经超过六十岁,不适合做重活体力活,出了安全事故谁负责?”
杨林满不在乎:“能出什么安全事故?我们种了一辈子地,绝对不会有问题。”
这时应随走进去,他故意问:“杨大爷,你们这么多人来葡萄园做什么?”
方忆看向来人,脸上闪过一丝错愕。
杨林见到应随,立即道:“小应,你也来评评理,以前的李老板就不会瞧不上我们,每年和我们签劳务合同,方老板却嫌我们老,不让我们来这儿干活了,你说我们哪里不如其他人了?”
应随拿了烟出来分给他们,笑着说,“最近天气这么热,大棚内的温度比外面更高,你们年纪大了,确实容易中暑。去年八月,大椿村五队的一个老头在地里干活被晒晕过去,等到发现的时候人已经没了,这事你们还记得吧?”
去年这事一出,社区立刻展开高温防暑宣传,村里的喇叭每天提醒全村高温时段不要出门务农。在场的大爷大娘都感受过那种头昏眼花口渴耳鸣的感觉,大伙儿一时沉默下来。
方忆顺势说:“我们公司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希望大家理解。”
杨林反应最快:“那老头都快 80 岁了,我们还不到 70。方老板,我们心里有数,每天早晨五点钟出门干活,干到上午十点收工,那会儿还不热,下午太阳落山后又我们再接着干,出不了事,也不会耽误你的活。”
另外几个大爷大娘跟着附和:“是啊,我们不在太阳大的时候干就行了。”
应随笑:“就算避开一天最热那几个小时,一筐葡萄至少也有七十斤吧,你们搬起来吃力,多辛苦啊。”
“小应你什么意思?你不能因为方老板在你家里住,你就站在她那边。你小的时候,你外婆一个人养你和你妈不容易,我们谁家没有伸手帮一把?”杨林不满。
这话说的,就差将“忘恩”两字扔出来了,这老头倒是会道德绑架,刚才为了堵李野的嘴,也指责他忘本。方忆担心应随面子上挂不住,她看了他一眼,不想再继续与这群人浪费口舌,直接道:“这是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我们公司和前面那个私人老板的运营方式不同,一切按照劳动法来。你们不许我用你们村其他人,我倒是没有意见,大不了多花一点钱,从别的地方找工人,就看你们村其他人答不答应。”
这句话把杨林噎得死死的,别看他喝了酒好像不清醒,其实脑子没糊涂,其他人怎么可能答应?知道他从中作梗,那些脾气大的妇女敢指着他的鼻子骂。
应随忍不住将目光投向方忆,她很镇定,完全没有他之前担心的被拿捏的情况。这也合理,她既然敢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接手这么大一个葡萄园,就不是没主意的人。
他看杨林有些恼羞成怒,拦住他,“杨大爷,你别着急。”应随再次扫了一圈这些大爷大娘,给他们戴高帽子,缓和几人的情绪,“你们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懂的道理比我多。既然方总接手了葡萄园,她还另外承包了一百亩地,肯定有其他规划,指不定以后会安排轻松的事情给大家做,看看大门,扫扫地,有的是机会。方总瞧着就大方,如果今后她有需要,你们家鸡和蛋,还有种的菜,都能卖给她,不是很好吗?”
方忆又看了应随一眼,她脸上露出笑来,接话道:“过阵子招到技术员了,他们会长期驻扎在葡萄园,到时公司给他们安排食堂,肯定有这方面的需要。而且葡萄园明年正式开门迎客后,城里的人开那么远的车来采摘,少不了在这里吃一顿饭,到时候我不仅需要正宗的土货,而且还是大量需要。”
应随等她说完,又开口,“说实话,大棚内的活,你们干起来辛苦,拿同样的工资,其他人也有意见,觉得你们手脚慢。你们自己好好想一下吧,别真的把方总得罪了,以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应随一番话说得很有道理,几个大爷大妈闭了嘴,这位方总并不好说话,显然铁了心不会答应让他们参与葡萄采摘。但是,想到不能干这份工作,每天损失三百块收入,心里始终不得劲。
好在方忆及时给了他们一颗安心丸,她说:“以后园里有不用下地的活,我保证优先考虑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