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灯山十分漂亮,咱们过去看看!”说话的是二哥。
一行人便往那边行去。
上元节是热闹的节日,大家也不像平时那般拘谨,街上出来玩耍的小姑娘有许多。于寒舟蒙着面,走在哥哥们中间,并不稀奇。
只是当二哥要猜灯谜的时候,于寒舟笑道:“你们要同人比,你们自己猜就是,我岂能同你们做帮手,岂不是作弊?”
二哥便瞪她:“这般古板,定是叔父教你的!”
于寒舟笑而不语。
叔父是个很认真严谨的人,她被他带在身边教导八年,他是既把她当女儿,又把她当弟子,对她倾注了极多的心血。后来她做下那样的事,下场悲惨,叔父失望又痛心,连《山河志》都著不下去了。
于寒舟心想,她就算比不过女主的风头,也不能叫女主踩她上位,不然岂不是愧对叔父?
所以,今日上元节,她一个灯谜都不会猜。女主要猜,让她猜去。
才女2
原剧情中, 女主把灯谜都猜出来了。所以,于寒舟如果要猜,要么没有女主猜中的多, 要么跟女主猜中的一样多。
如果是前者, 别人定要说, 她猜灯谜比不上女主,为女主的名声添砖加瓦。
如果是后者, 别人便会说, 女主竟然跟她这个京城才女拥有相同的才情, 实在是厉害,也为女主的名声添砖加瓦。
这件事对她没有好处。是作者设计出来, 为了给女主扬名声的一个情节。于寒舟不介意女主出名, 但她不想女主踩着她出名。
所以, 她不下场,一个灯谜都不猜。这样不论女主搏得多好的名声, 也没有办法跟她作比对。别人知道了, 最多会说:“也不知道王家小姐能猜中多少?”
“真是可惜,王家小姐没有下场。”
“王家小姐倘若下场,必定不会比谁差。”
不下场, 才是最好的办法。
因着外头的人多,哥哥们带着于寒舟进了一家茶馆,坐在雅间里,开始猜灯谜。
哥哥们猜得兴致高昂, 中一道便欢呼一声,答错一道便哀叹一声。于寒舟便坐在他们对面, 慢条斯理地倒茶来饮,偶尔往窗外看去, 观赏各色的灯笼,来来往往的热闹人群。
忽然,于寒舟察觉到一点异样,她低头往下方看去,就见一个微胖的青年仰头看着她。青年的脸看起来像包子,白生生的,胖乎乎的。他生着一双漆黑的眼珠,看着她时满是痴意。
于寒舟立刻抬手,关上了窗子。
一定是她摘下了面纱,又坐在窗边,所以引得人看她。
她这具身体生得一副好容貌,书中有写:“漂亮娴雅,清静高洁。”
不过,后来证明她是假清高。才名,都是造出来的。清高,都是装出来的。颇对不起这一副好容貌,引得无数才子痛惜。
“真真忽然关窗做什么?”这时,二哥开口说道。
于寒舟便道:“觉得有些吵了。”
二哥便笑道:“今日是什么日子?不看热闹你出来做什么?”
于寒舟便也笑了:“瞧我,傻了不是?”
抬手,又把窗子打开了。
再往下方看去,已经不见了白白净净的包子脸,她心下也是松了口气。
她并不怕被人看。原主跟着叔父游历四海,也不是小气的性子。但是明知别人看她,还由着人看,到底是做不出来的。现在青年走了,她便继续观赏起外面的景致来。
“什么?有人已经猜中二十几道了?”得到下人禀报的王二哥,怒了,“快!快!快点猜!”
催促着大哥加快速度。
大哥连茶水都顾不得喝了,连忙放下杯盏,拿笔算了起来。
按理说,兄长需要帮忙,于寒舟应当摒弃古板的作风,帮兄长争取颜面的。可是,她已经知道剧情,知道这是女主要出风头。她不想给人踩,便在心里道了声歉。
而大哥和二哥都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那些精妙的方程式,他们不懂得,在算术题上都栽了。这一回没有了她这个妹妹的帮忙,两人输得十分惨。
大哥和二哥看向于寒舟的眼神就有了点怨念:“哥哥们带你出来玩,你只知道吃吃喝喝。”
“我太坏了。”于寒舟便道,“我替大哥和二哥教训自己。”
说着,在左边脸上拧了一把,又在右边脸上拧了一把。
大哥和二哥见她这样,气也不是,笑也不是:“懒得理你!”
说着懒得理她,还是叮嘱她戴好面纱,带着她下去到别的地方玩。
而他们下去后,不多久便听说了,猜出全部灯谜的并不是京中的才子们,而是徐家的小姐。
就是那个作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作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徐家小姐。
“这徐家小姐好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