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她是黄家人,不是袁家人。
孙策来之前,袁权已经知道了大致情况,张勋、冯方告辞的时候都提了一下,冯宛说得更详细,只是冯宛本人了解有限,所以袁权并不清楚全部情况。等孙策一说,她才知道孙策现在的麻烦比她想象的还要大。
换句话说,袁术虽然已经下葬了,但朝廷还没有盖棺定论,袁术随时可能被定为叛逆,极端情况下,他甚至可能被从棺材里刨出来砍头曝尸。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迅速提升孙策的实力。
但她什么忙也帮不上,她能做的就是不帮倒忙。
袁权很爽快的答应了孙策的要求,留下二十老弱为袁术守墓,其他人全部交给了孙策。当着孙策的面,她要求苌奴三人发誓效忠孙策,就像当初效忠袁术一样。
苌奴、雷薄、陈兰已经见识了孙策的信义,没说什么废话,当场宣誓效忠。
“还有什么我能做的?”袁权很客气地说道:“不要客气,你直接说。”
“汝南随时可能成为战场,我希望夫人最好去南阳,实在不行,你也应该随大军行动。只有如此,我才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袁权搂着袁衡,沉吟良久。“我随大军行动吧,等中原战事结束,我还回汝阳来,为先父守墓。”
孙策答应了。
“还有一件事,可能有些强人所难,但我还是希望将军能够信守承诺。”
“什么事?”
“为先父请谥。”
孙策很头疼。他是答应过这件事,但现在王允主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将他们父子定为叛逆,这时候为袁术请谥不是自讨没趣吗?
“夫人,不是我不想,实在是……”
袁权轻抬素手,示意孙策不要急着拒绝。“先父虽然做了不少荒唐事,但他没有背叛朝廷。董卓被诛,我袁家两百多口惨死,朝廷应该还我们一个公道。如果这点都做不到,将军父子恐怕也不会得到朝廷承认。这件事与其说是为先父,不如说是为将军父子。望将军三思。”
孙策如梦初醒,一口答应。“夫人说得对,我一定尽力而为。”
刀和笔
夫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在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管你名正不正,一路推过去就是了,不正也正。问题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拥有这样的实力。别说孙策现在没有,袁绍也没有。
名在何处?在长安,在那位刚刚十来岁的小皇帝身上。虽然以前董卓很牛逼,现在王允很牛逼,将来还不知道谁牛逼,但他们都是毛,天子才是皮。即使曹操掌握了大半个天下,也没敢直接把天子推到一旁自己干,还得等曹丕自导自演一场大戏,半推半就,欲拒还迎。
你可以说这很可笑,但天下人就认这个。
袁权说得有理,为袁术争就是为孙家父子争,因为孙家父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奉袁术之命行事。袁术很混蛋,是个纨绔,但他没有露出反迹。他和袁绍一样有袁氏背景,却不像袁绍那么嚣张,八字还没一撇,就否定了天子的血统,还想别立刘虞为帝。
如果朝廷连袁术的忠诚都不肯承认,还能承认孙家父子?
如果承认了袁术,那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为难孙家父子?
说白了,袁术就是孙家父子的盾牌。为袁术请谥,就是为孙家父子争取名份。在这种事情上,孙策没有袁权敏锐,因为他潜意识里就没有这样的概念。
孙策转身出门,苌奴三人向袁权行了一礼,也跟了出去。
袁权脸色不变,情绪却有点低落。袁衡转到袁权正面,歪着脑袋打量了袁权片刻,不解地说道:“姊姊,他为什么叫你夫人,不叫你姊姊了?是不是生气了?”
袁权白了袁衡一眼,忍不住笑了,曲指轻弹袁衡的脑门。“你以为他跟你一样,还是个孩子,天天围着姊姊转?他现在是豫州牧了,要领着几万大军作战,将来……”袁权迟疑了,没有再说下去。
“将来怎么了?”
“将来的事,谁说得清呢。”袁权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搂着袁衡,理顺她腮边的头发。“阿衡,他的面前有好几道山,一道比一道高,每一道山都很险,能不能翻过去,真的不好说呢。这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帮他,不能给他找麻烦,懂吗?”
袁衡似懂非懂,乖巧地点了点头。
孙策离开袁家,回到大营,却发现一个问题。他吹吹牛逼可以,打仗也马马虎虎,写文章却是一塌糊涂。别说是为袁术请谥这种高难度的活,能把话说明白,说得典雅没毛病,对他来说都是不太实际的任务。
差个笔杆子啊。
孙策二话不说,转身又出了门,直奔蔡邕的住处。蔡邕正打点行装,准备回南阳。南阳有女儿和准女婿,在这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是一天也不想呆了。
孙策将来意一说,蔡邕也有些犯难。
写这种文章可不是有文采才行,还需要精通儒家经典,用圣人经义来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