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草小说>情欲小说>策行三国> 策行三国 第72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策行三国 第726节(3 / 4)

书,袁谭前退两难。他看得懂朝廷的意思,要想封王,拿下洛阳一个空城是不够的,他还需要切切实实的战功,证明自己有充当朝廷鹰犬的实力。他的选择不多,继续进攻,将鲁肃彻底赶出河南最符合朝廷的预期,可是对他来说风险太大。一是伊阙关易守难攻,二是战线太长,后勤补给困难,三是贾诩、董越在侧,他不可能放心。

沮授为袁谭出了一个主意:暂时稳住洛阳战线,在平原方向发动进攻。相比于河南,在平原作战有几个好处:一是本土作战,后勤压力小;二是青州远离襄阳,孙策增援不便;三是曹昂总比贾诩靠谱些,不太可能突然捅他一刀。

袁谭觉得有理,随即上书朝廷,举荐故河内太守张杨为镇东将军,行河南尹,移镇洛阳。自己则退回冀州,准备粮草,进攻青州。

张杨是云中人,和吕布关系很好。河南尹当然比河内太守尊贵,袁谭举荐张杨任河南尹,不仅升了张杨的官,又卖了一个面子给吕布,还顺理成章的将张杨赶出河内郡,可谓是一举三得。

朝廷几乎没有任何迟疑,迅速答应了袁谭的要求。

袁谭随即撤出洛阳,顺河而下,赶回冀州。秋收将至,他要确保冀州安全无虞,准备钱粮,攻击青州。河南的得失对他意义不大,他没兴趣为朝廷卖命,平原却是嘴边实实在在的好处,他是真心想取胜。

……

七月,襄阳,镜湖。

孙策坐在湖中的凉亭上,手持钓杆,和水镜先生司马徽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在几方角力之中,建安四年的夏天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随着天气转凉,秋收将至,一个肃杀严酷的冬天越来越近。

黄忠、周瑜先后传来消息,经过几个月的适应,他们已经做好进攻的准备,只等天气稍微凉快一些。汉中的情况还好,黄忠逼降房陵之后,一直留在房陵休整,连消息都没有外露,以至于上庸的许攸到现在都不知道房陵已经失守,还在试图派人打探房陵的消息。武陵的情况却有些复杂,贺齐在壶头山扎营,诱使数万夷人从四面八方聚到清浪滩,打算据险阻击贺齐,再现当年挫败马援的故事,孰不知正落入周瑜的计划之中。周瑜调集了人马,就等着秋收之后屯田兵到位,一举击败这些夷人精锐。

这两场战事之后,黄忠、周瑜都会迅速向前挺进,能打到什么程度,孙策也没数,军谋处也推演不出来。模型太粗糙,乐观的结果和悲观的结果差距大到让人不敢相信。

在批复他们的作战方案前,孙策到镜湖来钓鱼,静静心。

司马徽比庞德公年轻十来岁,正当壮年,但他却完全没有入仕的兴趣,甚至不愿意进襄阳书院,安心做一个闲人。他在镜湖借住,除了主人庞德公等有限的几个人之外,一般人来了都不肯接待,经常托病谢客,一个人自在的读书。

孙策通过庞德公知道司马徽的兴趣不是作官,在礼貌性的邀请了一回之后,再也不提请司马徽出山的事。他来镜湖也不刻意拜访司马徽,遇到了就聊两天,遇不到就算,有时候两人隔湖相望,孙策也只是举手示意,打个招呼,不主动去司马徽的小院打扰。

他因此成了司马徽的小友,非常谈得来。

两人天南海北的闲扯,也没什么目的和范围。既能说眼前的风景,也能说长安的政局,有时候还评鉴一般刘和、孙匡的新作,尤其是刘和。刘和没什么正经任务,她喜欢画画,向蔡邕、蔡琰学习后绘艺大增,去年画了一卷襄阳百姓的生活图卷,不仅得到了天子的夸奖,还得到了不少书坊的青睐,有书坊出钱买下了她的画,还请她为新书画插图。刘和的绘艺不如蔡琰,但她长公主的身份太诱人了,而且空闲时间多,作品数量远非蔡琰可比,也算挣了不少的名气。

司马徽看了几幅刘和画的插图后,对这位出身高贵,却没有一点富贵气的长公主非常感兴趣,和孙策聊得很开心。他给刘和下了一个评语:返朴归真,有道家之妙,尤其是庄子。

孙策知道司马徽出入儒道之间,对道家思想很是推崇。只不过他对道家印象一般,总觉得道家只适合于个人心性,对政治、经济的积极影响有限,尤其是庄子。曳尾涂中真那么爽么,不向人借米才是王道。刘和的画是不是合乎道家之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现在能靠这门手艺养活自己。

“她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养活自己,我很开心。是不是合乎道家之妙,我并不关心,顺其自然吧。”孙策提起钓杆,鱼钩上却空空如也,不仅没有钓到鱼,连鱼饵都不见了。孙策咂了咂嘴。“这镜湖的鱼越来越狡猾了。”

司马徽笑道:“顺其自然,就是道家之妙。大王是口中无道,心中有道。”

孙策哈哈一笑。“先生这评句可有歧义,传到别人的耳朵里,我岂不成了无道昏君?”

“大王在乎吗?”司马徽反问道。

孙策想了想。“说一点也不在乎,那肯定是假的。说有多在乎,恐怕也有限。生死存亡面前,有道无道其实没那么重要。我觉得吧,千方百计的活下去就是道,个人也好,家国也好,概莫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