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动。
曹操派斥候上山打探消息的时候,徐晃就知道战斗即将开始,命人叫醒了所有的将士,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当山下射出火箭,王平等人率先出场,他们一边来回奔跑,大喊大叫。
山下的人以为山上火势大盛,其实只有坡顶边缘的枯枝败叶被蜀军的火箭点燃,山顶大部分区域并没有火,吴军要防备的是烟尘和大火带来的窒息,所以他们都用准备好的布巾围着脸,静静地坐在战斗位置上,尽可能避免活动,等着蜀军上钩。
等火势转弱,蜀军攻上山顶时,吴军将士养精蓄锐,战意正浓,冲出来迎头痛击。蜀军辛苦了大半夜,又刚刚爬完山,累得腰酸腿软,气喘吁吁,哪里是这些吴军将士的对手,被杀得大败。
他们想逃,但是他们逃不掉。
他们想求援,发出警报,却无法发出声音,传达出有效的信息。
山顶一片鼓噪,吴军如虎入羊群,大砍大杀,无情的蚕食着蜀军。一路分割包围,一路诱敌,举着蜀军的战旗来回奔跑,发出求援的信号,或者假扮已经一败涂地的蜀军表演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的胜利。
受限于地形,除了山顶的蜀军清楚自己的处境外,其他的蜀军都不清楚山上的真实情况,还以为战斗胶着,吴军崩溃在即,一拨拨的向上冲,直到陷入吴军的包围之中。
从寅时战至天明,又战至辰时,蜀军伤亡两千余人,战斗却还是无法分出胜负。
冯鸾等人连声叹息的时候,曹操心生疑惑,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命黄权带人上去看一看。
缓兵之计
黄权带着几个人,混在一曲进攻的蜀军中上了山。
为了避免引起注意,他特地换了一身普通士卒的衣甲。他早就听说吴军非常重视射手,专门射杀敌军将领。交战之前,曹操也多次交战参战的将领注意自己的防护,只是很多人不以为然。
他们不是怀疑曹操的吩咐,而是不觉得吴军射手能有传说中的实力。交锋之际,以射手强弩狙击对方的将领并不罕见,相反倒是常态,但效果有限。
一是两军混战,射手很难准确的捕捉目标;二是都尉以上将领一般不会冲杀在最前线,身边又有亲卫保护,而且自身配备相对精良的甲胄。除非遇到养由基那样的神射手,否则很难命中要害。
只有都尉以下的曲军侯、都伯、屯长一类的下层将领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他们不仅要冲杀在前,而且没有专职的亲卫保护,甲胄的保护能力也不足,伤亡率一直很高。
但黄权不同,他坚信小心无大错,多些准备总是好的。因此他不仅换上了普通士卒的衣甲,还穿上了高价从南阳黑市买来的金丝绵甲。虽然这让他看起来有些臃肿,却也让他更安心。
跟着一群中军士卒杀上了坡顶,站在山坡边缘一看,黄权就傻了眼。他用力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山坡上,蜀军的战旗是在摇摆,不断的前进、后退,却是握在几个身着吴军战甲的士卒手中。那些人站的位置很巧妙,一看就是精心选择过的,确保山下的人只能看到战旗,看不到掌旗者。而渠水对岸将台上的曹操等人又离得太远,无法从混乱的战场上分辨掌旗者,只能凭战旗来判断形势。
看着两队吴军士卒包抄过来,黄权想也不想,抱着头,直接从山坡上滚了下去。他的部下反应慢一些,有几个被吴军的射矢射中,倒地不起。一愣神的功夫,吴军从两翼杀掉,将这一曲刚刚冲上山坡,一心想立个大功的蜀军包围。
他们没留意黄权,还以为黄权是吓得两腿发软,立足不稳,这才摔下去的。
黄权滚下山坡,摔得头晕眼花,半天没爬起来。在坡下等候的亲卫赶上去,将他扶起。黄权连声说道:“回中军,回中军。”
亲卫不敢怠慢,架着黄权,一路飞奔,过了架在渠水上的浮桥,来到中军将台。黄权清醒过来,推开亲卫,手足并用,一瘸一拐的上了将台,气还没喘匀,便大声说道:“大王,停止攻击,停止攻击。”
曹操很惊讶。黄权是个稳重的人,如此失态,必然是发生了大事。不过他没有立刻停止攻击,而是端起一杯酒,赶到黄权面前,扶起黄权。
“公衡,你看到了什么?”曹操一边说着,一边将酒递了过去。
黄权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又喘了两口气,这才说道:“陷阱,山上就是一个陷阱。我军攻上山的将士都被吴军斩杀殆尽,是他们在用我们的战旗求援,诱我们继续攻击。”
曹操脸色一变,还没说话,冯鸾便大声说道:“怎么可能,山上的火势那么猛,吴军早就乱了阵脚。”
“我不知道火是怎么回事,但我军战旗在吴军将士之手,是我亲眼所见。”黄权想了想,突然灵光一闪。“我知道了,火势的确猛,但只在坡顶边缘,我看到山坡边缘有很多灰烬,但山坡中央却没有,只有鲜血和我军将士的尸体。”
冯鸾傻了。曹操也明白了,他上了徐晃的当。当时他就觉得火势蔓延得太快,现在才知道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