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为这元宵灯会准备了不少谜面,又颇有趣味,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郎君,我们也来猜灯谜好不好?”
“夫人既然开口了,那自然是好的。”
身旁一对夫妇的对话传入耳中,饮花瞥了眼寂行,对书生道:“寂行师父说猜,那自然是要猜的。”
“好好好,”书生连连应下,又问询道,“二位谁先来?”
寂行偏过些脑袋,没得来某人的眼角垂怜,唇线紧了紧,道:“贫僧先罢。”
“师父看看要选哪盏灯?”书生抬手指了指悬在横板上的灯笼问。
虽是在问寂行,饮花也跟着思索起来要猜哪个谜,观望着观望着眼神便落在了寂行身上。
只见他的视线逡巡一圈,在每一盏灯上都好似停留了短暂的时刻,最后在某处角落顿住,说:“就它了。”
书生走到那灯底下去,伸手点了它的位置,确认道:“可是此灯?”
寂行点头,旋即书生旋着灯笼一看,逐字念出谜面——
“惊心未定认归人。”
周围的人群间传来窸窣的谈论声,书生高声提醒道:“各位莫要谈论谜底,听听师父如何作答!”
饮花附和道:“寂行师父答曰何?”
寂行身量高,灯芯映出的昏黄烛火正衬在他的眉眼间,将深邃填补之余柔和了几分他凌厉的骨相。
他听见她的问话时垂眸望过来,忽然周遭都静下来似的。
寂行问她:“你猜出的是什么?”
饮花敛神:“这是什么意思,你选来给我答的?”
“嗯,”寂行竟坦然轻飘飘抛出几个字,“贫僧,不会。”
饮花:?
书生倒是听见了,鼓励道:“师父不如试上一试,说不准就猜中了!”
寂行动作幅度极小地摇摇头,眼睛固执地锁住饮花。
书生的视线在两人之间徘徊,没注意到有火花星子不停往外溅,接着游说道:“那小佛主来试试?”
“真要我猜?”她问寂行。
“嗯。”
饮花看着他,忽而轻哼一声,仰起脑袋也看了圈余下的灯。
一盏盏灯高悬于上,墨色的字迹在宣纸上铺排开,毫无关联的几个字凑到一起,便成了供人猜测的谜团,古怪而迷人。
饮花心道亏得也有人教她念了书。
教她念书的小先生似乎有意出考题,要她的答案,饮花准备还敬,搜寻一阵终于找到她要的那个。
她隔空屈指点了点另一个方向,笑说:“那盏,寂行师父猜一猜。”
书生没看清,忙问:“哪个哪个?”
接着寂行清清冷冷的声音响起来,一字一句念:“自小结同心?”
“是。”
寂行盯着那处随风轻晃的谜面,眸子动了动,随后敛下眼睑。
书生不死心地要确认自己还存在,凑近问:“可有解?”
半晌,寂行的目光状似无意从饮花身上飘过,略带冷硬道:“无。”
书生:“啊?”
然而寂行已经转身,从人群为他自动避让开的小道径直离去。
饮花在后头愉悦笑出声,扔了些碎银在摊位上,说:“将灯给我吧。”
事情转折得太快,书生愣了会儿才反应过来,将两盏都没猜出答案的灯解了下来递给她。
“多谢。”
书生还想再说什么,只见小佛主已经快步穿过人群走到寂行师父身边去。
他们好像在交谈,小佛主将手中的一盏灯递了过去,那灯便被稳稳接住。
“二位!”书生望着那两道离开的背影,忽觉还是该问一嘴,“谜底还未告知呢!”
那两人几乎同时停下脚步,回过头,一个随意摆了摆手,另一个的口型隐约是:“不必了。”
-
当朝科举叁年一届,书生考过两次,皆未中。六年的时间里他日日寒窗苦读,难得出门,唯有元宵这日,他会将准备好的灯谜和亲手扎的灯一同带到庙会上来。
与身边人对话和与书中圣人交流不大一样,倘若后者会令他内心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那么前者则是会令他兴奋异常,话都比平日多出好几个箩筐。
元宵佳节,来猜灯谜的多是结伴而来的年轻男女,他们在这日相会,想寻些雅趣乐事,又想在对方面前展现自己的博学,故此大多郎君势必会猜到谜底为止。
书生从不阻拦有人在他跟前无休无止地猜,反正他好热闹,除非人自己面上挂不住。
可能方才那两位,是有点这个意思?
“老板,我们也要猜谜。”
书生抬头,见是等了有一会儿的一位娘子和郎君。
“成,您二位是谁先?”
“我先吧,”那小娘子说完,自行挑拣起了灯笼,忽然想到什么,问,“敢问老板,方才小佛主与法师的那两盏灯,谜底为何?”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