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坛第一位恩师,我的政界第一位领导,我最值得尊敬的长者曹一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9月22日13时58分在株洲与世长辞,享年75岁。这是他人生最后拥有的巨大福气,因为株洲这个地方山好水好人好,因此他走得安详、走得坦然,我听见他边走边说:“谢谢株洲的领导,谢谢株洲的人民。”
一心先生的去世,给我们带来了共同的悲痛,他的去世,给我们造成了共同的损失。因此,我们从不同的地方聚集到这里,表达我们对他的哀思和悼念。
一心老师于1931年农历8月8日出生在湖南省安乡县安成乡一户普通人家,父亲亦农亦商,懂得知识的重要,想尽千方百计供他读书。他读过私塾班,进过全日制学堂。他原本叫曹博官,为庆贺抗日战争胜利,改名曹逸兴。他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后,取了笔名曹一心。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17岁的他在汉寿县六区参加革命工作,任小学教师,当过教员、学区校长,完全小学教导主任,校长,六区联校校长。1954年任治理西洞庭湖工程秘书股副秘书长。1955年任汉寿十区办公室秘书。1956年调汉寿县委办公室工作。1958年调《汉寿报》工作。1960年回汉寿县委办公室工作。1968年抽调到县革委会宣传组工作。1970年2月调汉寿县文化站工作。1972年3月调汉寿县革委文化组工作。1972年5月成立汉寿县革委创作组,他被任命为创作组组长。1981年他临危授命,调任汉寿县文化馆馆长,一干就是十年,直到1991年9月光荣退休。
一心老师17岁投身革命工作后,曾参加过清匪反霸,土改、从事过教育,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等工作。
我是在一心先生授命组建汉寿县革命委员会创作组组长时,开始在他身边工作,从此与他结下了一生的工作情和师生缘。三十四年前,我高中毕业回家务农,就因为我写了几篇不太像样的文章,县委把我调进了县革命文化站,担任《工农兵文艺》编辑和文学专干。他组建县创作组,需要老中青相结合的创作人才。他看了我几篇作品,便力排众议,把我从文化站调到创作组,安排我从事曲艺和小型戏剧创作,后来又根据我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安排我从事文学创作。从此,我不仅有幸成为他的学生,而且在他的率领下,共同创作长篇小说《春柳湖》,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我在他身边一直工作到1981年,十年时间里,朝夕相处,创作上耳提面命,情感上耳濡目染,特别是在渔村体验生活和写作的日子里,我俩一间房,一张床,一盏灯,灯通宵长明,因为我习惯上半夜写作,他习惯下半夜写作。往往是我上半夜写出初稿,他下半夜进行打磨修改定稿。此后尽管我辗转武汉、长沙求学和工作,我们师生的交往从未间断,他的人生经历和为人处事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我的楷模。
他是一个好党员。他最大的特点是光明磊落,只夸人之长,不道人之短。我们创作组4个人,经常为写作上的事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拍桌打椅,过后又团结得像一家人。因为他总是倡导:同志就像夫妻,没有不吵架的,吵架了没有不和好的。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一直是保持着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原则,不害人,不坑人,他待人宽厚,他喜欢人才,也极力培养人才,他的品德一直受人尊重。他在汉寿县委办公室工作期间,曾有同志搞过他的小动作,他却总在背后肯定这个人的长处,这个人在家庭生活,子女就业上有困难,他暗中相帮,不让这个人知道。他为了表示对党的忠贞不贰,将原名逸兴,安逸而兴旺,改为一心,一颗赤心,永不变色。
他是一个好作家。他9岁丧母,凭自学成才,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写过调查报告,工作研究,工作总结,新闻通讯、散文、特写、小说,报告文学共500多篇,在全国,省、市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100多件。出版小说、散文、报告文学30多万字,曾获湖南省政府首届文艺创作奖。1978年,湖南省作家协会得以恢复,他是首批被发展的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并出席了首届全省文艺创作学习班。他总是用微笑的眼光看社会,看生活,特别注重宣传先进典型。他那支锋利的笔,在五十年代推出了全国农村合作化先进样板小港十三队,六十年代推出了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红菱湖大队,七十年代推出了全国水产战线的先进典型沧港公社捕捞大队。全国退伍军人的先进典型戴笃伯。他也因此而名扬省内外。
他是一个好老师。他思维敏锐,观念超前,博学多才而又注重提携后人。他一生中培养了数百名党政要员和写作、文艺人才。现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现任常德市德山开发区党委书记周国忠,现任张家界市地税局局长刘云迪、现任汉寿县政协副主席崔建明,原副主席杨任重等等,都在从政、写作上得到他手把手的辅导和指教。我本人更是长期受到他的特殊教育和特别帮助。事业上,他是我的严师。我初到他身边从事写作时,基础差,写出的文章不尽如人意,他从没有说过一个不字,总是一字一句的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