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4章(1 / 2)

你说唐朝关系混乱?

那是没见先秦时的关系混乱。

当你以为宣姜的一生就是先秦的混乱极限?

夏姬表示这还都是小case,让你看看混乱的上限。

“反正你的儿媳女婿得是越人。”昌平大长公主下了定调:“陛下怜的是代人受过的无辜之人,而非拿着别人的牺牲疯狂邀功的虚伪小人。”

“想要卖惨,你得先有惨的资本。”

想起自己的不幸婚姻,昌平大长公主突然产生一种错觉。

恍惚中,她已成了当年的文帝,而她的孙辈将会重复她的过往。

回忆她与周胜之的不幸婚姻,昌平大长公主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若重来,她是否会接受嫁给周胜之命运?

答案恐怕显而易见。

文帝只是大众眼里的宽和皇帝,而非一个真正的慈父。

同理,要是没有这番往事,昌平大长公主也不会赢得诸多同情,成为寡居的潇洒之资。

这边的昌平大长公主一边思考着“不幸的婚姻如何成为政治上升的筹码”,一面策划南越刘氏的未来。

是的,你没听错。

和姬姓周氏,姬姓鲁氏,芈姓熊氏,姜姓许氏般,为了区分各地旁系,同时也为弥补“氏”的原定作用,很多家族,尤其是勋贵宗室开始使用“地名+姓氏”的模式介绍自己的家族由来。而在这时最著名的旁系家族莫过于楚元王系的彭城刘氏和当年跟随太公迁徙的新丰刘氏,以及萧何之后的酂城萧氏,也就是兰陵萧氏的前身。‘

昌平大长公主在来前就已去过宗庙,将自己这脉改为“番禺刘氏”。

自此,以皇帝为大宗的长安刘氏,太公堂亲为首的新丰刘氏,楚元王系的彭城刘氏,以及自昌平大长公主为始的番禺刘氏成了刘姓的四大望族。

而且考虑地理原因与影响因素,三大望族里长安刘氏随着两汉的灭亡逐渐式微,彭城刘氏与新丰刘氏起起落落了好几代也归于平静。只有占据南越地的番禺刘氏靠天险与海口、姻亲而屹立不倒。

日后的欧洲学者研究南亚……尤其是东南亚的家族历史时用五个章节阐述这位西汉公主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建立的番禺刘氏形容成东亚版的哈布斯堡。

而在人类分子学与国际化从新闻联播的平铺直叙走向普通的日常话题后,有位中国的广东富豪曾一掷千金地探寻祖渊,最后发现南方,尤其是两广加西南f4、新长安与新洛阳的刘姓人里有六成都是昌平大长公主的后代。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在昌平大长公主被封南越王的2150年庆典上,番禺的刘氏宗亲在新建的祠堂里铸了公主的等身铜像,并在底座上刻着——“昌平大长公主刘嫣,汉文帝之女,南越王,番禺刘氏之祖,后人敬立。”这一行大字。

当然,这都是几千年后的事了,现在的昌平大长公主正等着南越的君长做出艰难选择——同意南越王与汉皇草拟的禅让条件,他们就愉快地签字,愉快地交钱,愉快地举行昌平大长公主的受封仪式。不同意就继续谈判,或是用不可抗的因素“劝说”他们同意条件。

不过出乎昌平大长公主意料的是,为了促使南越的君长做出决定,刘瑞还鼓动了群特殊的说客来给南越的黔首做思想工作。

而这说客不是别人,正是闽中郡与会稽郡的越人。

再次感谢赵佗多年的整合政策与“大越主义”的不断努力,这群与南越有着亲缘关系的东瓯人与闽中人一改往日的“亲戚间我捅你最狠”的仇恨姿态,苦口婆心地劝其要给南越的君长施加压力。

问:闽中郡和会稽郡的越人为何对南越王的禅让如此关注?

答:因为关于越人为官的协议也会惠及他们。

是的,在南越王的禅让谈判上刘瑞玩了一出诡计,那就是把所有要求打包谈判。

对已在“汉地”生活多年,并且与汉人通婚的东瓯人和闽越人而言,南越王的禅让谈判可能会使他们成为最大受益者,因为和越地的汉人相比,他们的背景更禁考察,也容易被关中拿来充当门面。

政治是讲正确性的。

不管你如何吐槽政治正确,但只要没加入那种宇宙联盟,身份证上还是x国x族,就不可能脱离政治的正确性。

就好比是签证需要验资保证不会出现非法滞留,一个与汉人通婚的越人和一个没有任何标签的越人,你会选择哪个?

一个有汉人血统并精通汉学的越人和一个没有任何标签的越人,你会选择哪个?

那肯定是前者啦!

这还用想吗?

“陛下真是……奇思妙想甚多。”因为在昌平大长公主入驻南越后为避免南越的北方三关落入敌手,导致已经驻扎番禺的汉军和昌平大长公主被包了饺子,刘瑞在闽中郡那儿建了三个可以登陆的港口,并且将登陆地设在南越的王宫之后。

所以在这几年里,沿海的闽越人和东瓯人时常会经三个港口过来串门。

刘瑞为了加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