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节(1 / 2)

【……编排公主,这些人有几个胆子啊?】嬴稷震惊。

【害,反正都是已经作古的人了,而且还是前朝的,编排起来有什么后果呢?】陈曦摊手,【就像始皇帝陛下,也有很多人编排说,他不是庄襄王的儿子,是吕不韦的孩子。】

一直在爷爷旁边当一个小透明的秦庄襄王赢子楚:【???】

真当他是傻子吗?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他自己不知道?

【……真是,拖出去车裂吧。】赢子楚冷冷的说,【寡人看这个脑子,也不像是人生出来的,他应该也不是他父母生的吧。】

【咳……】陈曦忍笑,努力把话题又拉回来,【不过永徽三年的时候,李治曾在高阳公主家做客,两人的关系在这个时候看起来还很融洽,两年之后高阳公主就开始谋反看起来也有些可疑。

再加上是房遗直的话后李治才让长孙无忌开始调查,长孙无忌又牵扯进了许多无辜的人,比如吴王李恪等也被牵连进来。

所以这场所谓的谋反,很有可能就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了排除异己,造出来的一场冤案。】

【在这一场谋反中,开始卷进去的李室宗亲是荆王李元景,因为说的是房遗爱等人是要拥护李元景为皇帝。

李元景呢,是高祖李渊的第六子,和高阳公主等人甚至都不是一个血脉的关系。

在长孙无忌审了半天之后,李治单独面见房遗爱,后者就又把吴王李恪给牵扯进来了。

不过李元景可能还有点冤枉,但是吴王李恪被长孙无忌针对也好,被李治忽略过去也好,那是真的不冤枉。

毕竟,这位才是差一点成了太子的人。】

长孙皇后:???

她说实在的,有点茫然。

如果说她还是一个没有孩子的女人,心中只有丈夫和他的事业,那她不会有什么想法,但是现在她有了孩子了。

她的大儿子,被寄托了厚望的太子承乾,因为自己的心态问题,最终谋反。

虽然也有李世民教子无方的原因,但是长孙皇后还是把这个问题的原因揽到了自己身上,准备等这次的天幕结束之后,去向李世民请罪。

至于说到李世民在她去世之后想要立其他人为后的事情,长孙皇后心中有点难过不假,接受起来却也不是很难。

人死灯灭,其他的还能说什么呢?

可是现在,连后世都认可稚奴的皇帝做的不错,为什么李世民要换人呢?

【后人总觉得,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情深义重,不光在她去世之后没有立后,就连继承人都要从长孙皇后所出之中选择。

但实际上,李世民不光想要立杨氏为后,甚至还想要立杨氏的儿子为太子。

是的,吴王李恪便是杨氏所出。

当年在李承乾谋反之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们都能顺利的活下去不被其他的儿子给杀了,所以李世民才背弃了对魏王李泰的口头承诺,选了相对仁弱的晋王李治。

但是太子都已经定下来了之后,李世民又开始反悔了。

——当然,也或许是因为当时杨氏太得李世民的心,他又开始子凭母贵了吧。

他觉得,还是吴王李恪比较像他。

看啊,熟悉的话又出来了,这些渣男皇帝们啊……】

皇帝们:……

嗯,可不是熟悉吗?

多少的皇帝都说出过宠妃的孩子类己这样的话了。

说白了,这事上面不还是皇帝喜欢哪个女人,对她的孩子爱屋及乌吗?

放在李治和李恪身上,也就是谁的妈还在而已。

长孙皇后斯人已去,杨氏可还在呢,怎么不是杨氏赢了,顺便连她的儿子都赢了呢?

【你要说李世民机灵吧,他在立了太子之后,在李治并没有什么过错,且也不是什么愚笨愚蠢恶毒的人的情况下,想要换太子。

而且换太子这件事,李世民甚至是和长孙无忌商量的。

这点真的就很离谱,长孙无忌乃是李治的亲舅舅,血浓于水,总比吴王李恪这个和他没什么关系的家伙来的亲近吧?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公劝我立雉权,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

遭到长孙无忌的反对后直接问:公以恪非己之甥邪?

啊……那不然呢?

他说不是因为这个,你自己信吗?】

【当然了,长孙无忌还是很会说话的,他回答道: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至重,岂可数易?愿陛下熟思之。

的确,太子乃国之储君,随便更换的话,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动荡的事情。

听了这话之后,李世民还是放弃了让吴王李恪当太子的想法。

他估计也想到了玄武门之变的事情,怕这个事传到吴王李恪耳朵里,让他也有了争储的想法,

于是李世民还对吴王李恪说: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