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小户女 第42节(1 / 3)

水上寒气重,这鱼片粥最能驱寒,又搁里姜丝,一人喝了一小碗就觉得浑身冒汗。

原先从姑苏北上时满心惊惶倒不觉得时日难熬,现下从汴京回姑苏一路倒是坐的屁股生疮。

开始还觉得新鲜,看山看水天辽地阔,时日久了再看外头也不觉得景色多美,只觉得难捱。

船行月余,到江南运河时已是六月中旬了,渡口船停一日下去补给,到了江南运河,也就意味着快要到苏州了。

宝珠宝瑢与徐娘子三人,待船一停立即下船透气,才踩到地面只觉得腿都有些发软,这一路实在难捱,那鱼肉已吃的腻了,从开始的鱼片粥到将鱼油烹火烤,末了再闻到鱼味儿,只觉得想吐。

约莫再有十几日便要到地方了,这一趟也是最后一回补给,宝珠宝瑢买了许多梅子杏子,又买了一包细盐一壶油半壶醋,另又买了一条腊肉三四根腊肠。

看路边有卖荷叶的,也买了一大把。这荷叶包上腌过的肉,扔到砂锅里用蒸煮,好歹比那鱼肉好吃。

上回停船补给

宝瑢买了几本话本儿,这几日已将话本儿都翻烂了,趁着这回正好再买些新的,原先在家中阿娘瞧见她看这些都要骂,现在坐船难捱也不再说了,反而自己也在舱里捧着书看的津津有味。

临行前带的砂锅派上了大用场,这一路娘仨吃饭靠的全是这口砂锅,也幸好带了两个砂锅,途中烧裂了一口,剩下这锅再用起来便小心翼翼的。

这砂锅无论是熬粥还是煮些饭或是烹个鱼肉都十分便利。

渡口带起一片繁荣景象,能买的基本都能在码头附近买齐,毕竟在此地举目无亲,三人也不敢多做停留,买完东西立即就回到船上。

临上船前看有人划着小船叫卖河虾莲子,宝珠索性将那虾全买下了,放桶里养着也能养上几日。

这时节的虾正鲜美,一回船上便生炉子将那小河虾用油煎了,蒸了一锅米饭腊肉腊肠,才买的青菜正水灵,锅里添里盐的滚水烫过,再淋些油便是一道时蔬了,汤便用鸡蛋打一锅蛋花汤。

停船补给前几日吃的好些,前几回宝珠还舍不得吃菜蔬,天热又在船上,湿气也大,菜放不了两日就烂了,现在宝珠也有经验了,两天内先将买的鲜肉菜蔬吃完,过后再慢慢吃那些经放的干货腊货。

三菜一汤,这一餐饱饭吃的人心满意足,离家越近,心里越激动。

第二日船继续南行,船主昨儿将船停在渡口这一日,已与其他两艘船商量好结伴而行。

人多便想省些时间走近路,另两艘船虽要小一些,但船主与那些商人都说,三艘船一起结伴也不怕水匪,不如换另一条水路也好走的快些,更不必给衙门交过路的银钱。

原先得行十几二十日,换另一路只消十日便能到地方。

第63章

船主也听过那条水路,寻常结伴而行也不怕出事。等问过船上众人,无论是坐船的乘客还是行商,都愿意换另一条路与那两艘船一道走,乘客们想着尽快到地方,商人们则是不愿交出大把银钱给衙门。

这水路听说常有商船结伴而行,只是这船主向来自己跑船,不曾走过这条路,现下有船同行,他自然也偏向与人一起。

此行他正好也试试水,若是这条水路走的熟了,往后再走只要凑些船一起,别的倒不怕什么,路上快几日正好早些结钱回家,又能给那些商人避免里交过路的钱。

从北到南这一路已有不少乘客下了船,到镇江那渡口又下去一些人,如今船上单乘船的客人只余十来个,剩下的都是行商护卫跟船工们。

“咱们人多,也不怕什么。”有个药材商人信誓旦旦。

剩下的人也跟着附和,本朝河清海晏,官府年年剿匪,哪有什么好怕的。

宝珠反对的声音被淹没,只能将担心压到心底,这一路都走过来了,临到地方要换路走总有些打乱计划,哪里又在乎这几日功夫,只是她人微言轻,人都以自己利益为先,这船真正说的上话的是那些大商人,如今能省下一笔不小的花费,又能节省不少功夫,哪个会管她同不同意。

本想换船乘,奈何这渡口一时也没有船到苏州,横竖有两艘船结伴,想来也不会出什么事儿。

如此这般与那两艘船结伴同行一路往苏州去,连着四五日都相安无事,宝珠担忧也渐渐散去,照这个速度,再四五日便能到苏州码头了。

先前在码头买的吃食原本计划着吃半月的,现在能提前到,吃起来也不必再省着了。

宝珠蒸了一锅菜肉饭,米少肉多,腊肉腊肠的香味焖在锅里,一揭盖这狭小的炉灶间里都是饭香。

饭才端出去便看一艘小船载着人靠近了大船,却原来是那隔壁船上的行商,带了酒菜来欲与众人饮宴。

相安无事几日,偏偏今儿无事献殷勤,宝珠看了一眼外面地势,立时觉得不妙,毕竟只是猜测,怕引人恐慌,便避开人去寻船主说话。

船主心有所觉,这几日本就有些后悔,只是走不了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